上市银行三季报出炉,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代理业务收入收窄等因素影响,A股42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微增,合计约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据梳理,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普遍分布在个位数,仅2家农商行增速超10%。同时,有10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浦发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52.23亿元,同比增长25.86%,利润增速在上市银行中领跑。
从营收结构来看,在利息净收入放缓的同时,投资类收益成为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主要驱动。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总投资收益达3189.5亿元,同比增长23.89%。其中,6家上市银行增速超过100%,28家增速达到20%。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经营表现较为稳健,营收下行压力有所减小,净利润实现触底反弹,虽然息差下行压力犹存,但降幅已经有所收窄,呈现企稳回升势头,非息收入特别是金融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成为驱动盈利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营收放缓、净利微增
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等因素影响,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放缓。
据Wind数据梳理,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8万亿元,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保持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43%至1.66万亿元。其中,29家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占比近七成,多数均为个位数增长;35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超八成。
在同比增速上,部分区域银行盈利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瑞丰银行、常熟银行两家上市农商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领先,均超过10%,分别为33.22亿元、83.70亿元,同比增长14.67%、11.30%。与此同时,10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浦发银行增速最快,实现归母净利润352.23亿元,同比增长25.86%。其余净利润增幅超过10%的均为城农商行。
工商银行营收、净利润双双居首,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64.22亿元,同比下降3.82%;归母净利润2690.25亿元,同比增长0.13%。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90.22亿元、5402.12亿元,同比增速为-3.30%、1.29%;归母净利润为2557.76亿元、2143.72亿元,同比增速为0.13%、3.38%。
招商银行营收规模领先股份行,实现营业收入2527.09亿元,同比下降2.91%;归母净利润1131.84亿元,同比下降0.62%。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稳居第二、第三,兴业银行营业收入1642.17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630.06亿元,同比下降3.02%;中信银行营业收入1622.10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518.26亿元,同比增长0.76%。其余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营业收入也超过千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300亿元。
城农商行中,江苏银行营收、净利润继续领跑,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3.03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35亿元,同比增长10.06%。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为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排名升至第二,同比增长7.02%至207.07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在负债成本压力、金融资产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净息差收窄,净利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上,经济保持复苏,银行营收和净利保持增长,不良率维持低位,银行经营保持平稳。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经营表现较为稳健。”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分析称,从规模角度看,信贷投放同比增长8.26%,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相对高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应有贡献。从盈利角度看,营收下行压力有所减小,净利润实现触底反弹,虽然息差下行压力犹存,但降幅已经有所收窄,呈现企稳回升势头,非息收入特别是金融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成为驱动盈利复苏的重要驱动力。从风险角度看,资产质量延续稳步向好的态势。
净息差降幅收窄
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利息净收入,而这一指标与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密切相关。近年来,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面临着不小的息差收窄压力。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截至三季度末,24家公布数据的上市银行净息差均同比有所下滑。常熟银行净息差最高,仍保持在2%以上,为2.75%,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基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次之,分别为1.99%、1.93%,同比下降20个基点、54个基点。
平安银行表示,该行坚持贯彻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提升优质资产占比;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行,同时受贷款重定价影响,贷款平均收益率整体下行。
周茂华也提及,三季度银行净息差下降,符合预期,主要是银行仍面临存款定期化压力,负债成本较高;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加上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及金融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等。
据悉,10月2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21日,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前值下调25个基点。这已是LPR年内第三次调整,今年以来,1年期LPR累计下调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调60个基点。
年内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也在持续推进。主要商业银行继去年9月25日针对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进行调整后,今年10月25日再度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集中批量调整。10月31日,多家商业银行又集体公告,完善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以LPR浮动利率定价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可申请调整LPR加点值及变更重定价周期。
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息差收窄之下,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也普遍收窄。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42家上市银行中仅13家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超过10%的仅有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为353.17亿元,同比增长16.91%。
但随着负债成本的持续压降,上市银行息差收窄趋势也有所放缓。据梳理,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43%、1.45%,均与上半年持平;民生银行净息差1.42%,较上半年提升2个基点,前三季度呈现改善趋势。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上市银行24Q1-3累计净利息收入同比-3.2%,降幅较24H1收窄0.2pct,净利息收入降幅边际收窄。从24Q3披露净息差的26家银行来看,大部分银行24Q1-3息差较24H1收窄,但降幅大多在5BP内,息差降幅的收窄是净利息收入表现能够回暖的重要支撑。
对于息差降幅收窄的原因,杜阳分析道,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银行业息差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另一方面,加大针对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揽储行为的治理,压降负债端成本压力。此外,银行也在存款端进一步优化结构,通过降低高息存款比例、加强低成本核心存款吸收等方式,有效降低存款成本。尤其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对负债成本的控制力度加大,使得整体资金成本有所缓解。
“受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等因素持续显效影响,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对净利息收益率产生一定正向效果。”招商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
据梳理,年内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启动两次存款利率集中调降,7月25日,国有六大行集体宣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类型存款利率降幅在5-20个基点。10月18日,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也率先宣布自10月18日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在5-40个基点,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
“未来银行业净息差将逐步实现企稳回升。”杜阳表示,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商业银行存款定价将更加灵活,在负债成本管理方面具备更大操作空间,为提升息差水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有效信贷需求的逐步回升,银行业资产端将存在更大机遇,信贷投放规模的增加将缓冲贷款利率下行带来的冲击,通过“以量补价”的发展逻辑实现净利息收入的稳步增长。
投资收益成非息收入主力
在息差收窄压力下,上市银行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快速拓展非利息收入规模、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均为主要支撑。
今年前三季度,在代销保险和基金业务费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下,上市银行代理业务收入普遍下滑,42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达5527.8亿元,同比下降10.75%,仅11家实现正增长。
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同比下降,交通银行在三季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受保险行业手续费“报行合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政策性调整等影响,代理保险和代销基金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受信用卡回佣收入及违约金收入减少影响,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招商银行也披露道,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部分产品降费叠加客户投资意愿偏弱影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代销理财收入59.37亿元,同比增长47.36%,主要是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拉动;代理保险收入57.30亿元,同比下降54.56%,主要是保险降费效应延续;代理基金收入30.03亿元,同比下降26.47%,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的11家上市银行均为区域性银行,且增速均超过10%,瑞丰银行、常熟银行、重庆银行增幅最高,超过100%,分别为0.36亿元、0.65亿元、7.72亿元,同比增长519.33%、260.02%、128.99%。
相比较下,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依旧亮眼,据Wind数据梳理,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投资收益3951.5亿元,同比增长23.89%。其中,33家投资收益均实现正增长,28家同比增速超过20%,6家超过100%。投资收益增速最高的三家银行分别是瑞丰银行、厦门银行、张家港行,投资收益分别为7.79亿元、7.51亿元、9.59亿元,同比增长193.72%、175.79%、160.35%。
中国银行以363.07亿元的投资收益领跑,同比增速达114.16%。兴业银行次之,投资收益达317.87亿元,同比增长24.27%,在股份行中保持领先。据梳理,多数股份行投资收益均实现较大增幅,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投资收益分别达123.53亿元、183.72亿元、220.44亿元、246.62亿元,同比增长95%、63.07%、45.13%、41.65%。
区域性银行中,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投资收益均达到百亿元,分别为113.66亿元、105.84亿元、105.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73%、139.41%、-4.83%。
“银行营收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已成为银行稳定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银行在利率波动、经济周期变化等压力下实现营收稳定性。”杜阳指出,近年来投资收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务转型的方向。银行在逐步从传统存贷款业务向投资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转型,强化了资产配置管理能力,以适应经济与利率环境的变化。
周茂华也表示,投资收益拓展了部分银行非利息收益来源,但占比过高,可能导致部分银行收益来源不够稳定,受金融市场波动大,同时也可能出现少数银行过度“冒险”增加风险资产配置,银行还是要聚焦主业,提升经营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文/钱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