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的推手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谁是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的推手

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 2025-02-25 11:38:00
字号:

近期,同业存单收益率整体上行,且出现长短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倒挂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面趋紧与供需关系失衡是本轮同业存单收益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其中资金面趋紧的直接原因是银行融出能力有所下滑。

春节假期结束后,银行负债端受同业存款持续减少与同业存单到期量显著增加影响,资产端受持续配债与信贷投放需求增加影响,负债缺口加大,银行通过增加同业存单融资进行弥补,推动同业存单收益率攀升,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

  同业存单收益率走高

2月10日以来,同业存单收益率整体上行,且长短期限同业存单收益率出现倒挂现象。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在2月10日至21日,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AAA级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上行28个、27个、26个和22个基点,至2.035%、2.017%、1.991%和1.955%。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张继强表示,同业存单的定价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资金面与流动性预期,此为核心因素;二是供求关系,其中同业存单供给端主要受银行负债压力影响,从需求端来看,理财是存单第一大投资群体,其次是货币市场基金,再次是农商行及国有行;三是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与同业存单收益率存在比价效应,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会对同业存单收益率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同业存单收益率走高主要受资金面趋紧与供需关系失衡的双重因素驱动。然而,从长期来看,市场对宽流动性的预期犹存,这引发了长短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倒挂现象。

“资金面紧张的直接原因是银行融出能力下滑,深层次原因是央行宽松力度回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春节假期结束后,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明显下滑。据华西证券研究所、天风证券研究所数据,2月17日至21日,银行体系日均净融出规模缩减至1.18万亿元,相比前一周(2月10日至14日)的1.44万亿元继续下滑,且远低于1月的日均净融出规模2.1万亿元,当前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此外,同业存单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张继强表示,从供给端来看,去年末至今年初,多家银行大幅提高了同业存单备案额度,预示着2025年同业存单供给将保持强劲态势。从需求端来看,尽管同业存单利率已处于较高水平,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未显著增加配置,这主要是因为相较同业存单利率,回购利率整体更高,更具吸引力。

  银行负债缺口加大

银行负债缺口增大,是导致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缩减及同业存单收益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负债端,银行同业存款持续减少,加之近期同业存单到期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大了负债压力;在资产端,年初信贷投放需求较大,同时政府债发行节奏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速,导致银行的配债需求增大。负债端与资产端因素共同导致银行负债缺口加大。

自2024年12月1日起,《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正式生效,明确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水平,此举有效压缩了资金套利空间。受此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等开始将部分资金从同业存款转向其他类型资产,这一转变对存款增速产生了下拉效应。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去年12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减少3.17万亿元,进入今年1月,此类存款规模继续减少1.11万亿元。

“去年,相关政策得到了严格执行,使得相关存款的价格水平基本拉齐,这也对银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我们分行2024年存款规模减少超过两百亿元。”某股份行北京分行人士说。

银行同业存单的到期压力也在加大。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所数据,近期同业存单到期规模攀升,本周到期规模将达到1.12万亿元,此后四周到期规模分别为5977亿元、7584亿元、7380亿元、6677亿元。

从资产端来看,随着银行持续配债以及信贷业务年初投放需求较大,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加大。华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政府债净供给规模分别为9292亿元、16605亿元,其中2月政府债供给规模明显加大,而银行是主要的一级市场承接方。

  银行亟须稳定净息差

同业存单利率上升推高了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净息差。

春节假期结束后,陕西、山西、湖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这些银行主要为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利率与存款利率相互影响,只要上调后的存款利率仍低于同业存单利率,银行就有动力通过上调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相对低成本的资金。

当前,银行迫切需要降低负债成本以稳定净息差。

从短期来看,银行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或依赖流动性改善。信达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表示,由于信贷规模冲量与春节季节性因素,一季度信贷规模或维持高位,叠加政府债供给规模加大,银行资产端配置需求减弱尚需时日。同时,由于资金面收紧,银行负债端的扩张能力受到了限制,因此负债端扩张压力的缓解或依赖流动性改善,资金面偏紧的状况难以持续。

从长期来看,银行负债端是稳息差的重要抓手。考虑到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贷款重定价等因素,2025年净息差仍存在收窄压力。为此,多家银行明确,2025年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存款结构,如灵活制定内外部定价政策、加强绩效考核、发力代发工资业务等。

(编辑:李京硕)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资本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