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

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 2025-02-14 11:30:00
字号:

当前,在经济恢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为旺盛。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定向增发等外源性渠道进行资本补充。比如,成银转债完成强赎转股、苏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此外,还有多家城商行获得当地国资“补血”。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且资本补充渠道较为有限,在资本补充方面面临更多挑战。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需在内部积累和外部融资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拓宽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另一方面,提高自身资本管理效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银行多渠道“补血”

近日,成银转债正式从上交所摘牌,引发市场对银行资本补充的关注。成都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月5日,共有79.95亿元成银转债成功转换为成都银行股份,转股率99.94%,累计转股数量6.26亿股,占成银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7.34%。

成银转债是2025年首只完成强赎的银行转债,转股后,成都银行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成银转债提前赎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42.38亿股。因总股本增加,短期内对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摊薄。但从长期来看,此举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成都银行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苏行转债也已触发强赎条款。2月13日,苏州银行发布关于苏行转债赎回实施的第十一次提示性公告称,苏行转债将于3月4日停止交易,3月7日停止转股。3月7日为苏行转债赎回日,苏州银行将全额赎回截至赎回登记日(3月6日)收市后在中登公司登记在册的苏行转债。赎回完成后,苏行转债将在深交所摘牌。

可转债具有股债双重特性,发行可转债可作为银行资本补充的外源性渠道。当可转债转换为股票后,能增加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不过,如果正股表现不佳,可转债成功转股存在一定难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12只存续的银行转债,发行总额2365亿元,其中7只银行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超99%。

除了发行可转债外,银行还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资本补充。中小银行方面,部分银行通过定向募股等方式“补血”。自2024年底以来,多地国资获批入股城商行。此外,专项债也是中小银行“补血”的一大方式。自2020年以来,辽宁、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地政府发行专项债为当地中小银行注资。

大中型银行方面,不少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简称“二永债”)进行资本补充,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是银行发行二永债的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合计发行二永债1.67万亿元,发行规模高于2023年、2022年。

国有大行的资本补充方式更加多样化。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简称“TLAC债”)发行落地。Wind数据显示,五家国有大行2024年合计发行TLAC债2300亿元。此外,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024年10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将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难言之隐

“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来说,无论是通过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还是发行二永债、优先股等资本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融资渠道都较为畅通,融资规模大体能够满足二者的资本需求。”远东资信分析师于昊翔表示。

他补充说,对于非上市的中小城商行来说,市场化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式相对受限。永续债发行门槛较高,二级资本债发行门槛较低,后者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方式。对不良率较高、经营受困的中小银行来说,其通过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能够短期缓解压力,但仍需分期还款。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26%、13.80%,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12.86%、13.26%。相对而言,中小银行的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行。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大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与大型银行相比,部分中小银行缺乏获取非利息收入所需要的业务牌照,例如理财、投资银行等,这意味着中小银行基本上只能开展存贷业务,收入结构单一,受到净息差收窄的负面影响更大。”浙江地区某非上市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期来看,利润留存形成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是银行资本最具可持续性的来源,但在当前情况下并不容易获得,而大部分中小银行缺乏外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

“在IPO方面,目前排队上市的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但上市前景并不明朗,一些银行在等待几年之后,因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变化等原因不得不撤回上市申请。另外,部分中小银行综合实力较弱,很难满足二永债的发债要求。再加上自身监管评级不高,部分中小银行发行的债券利率要高于大型银行,即使发债成功,后续也会因实力及品牌效应较弱,难以持续。”西南地区某农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金融市场是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来源,包括公开上市,发行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但中小银行作为一个整体,仍面临诸多约束,能够上市的银行数量有限,永续债和优先股同样有着较高的发行门槛。”

“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所属领域或板块有所偏向,更倾向于支持业绩稳定、模式成熟、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行业的企业上市。”前述西南地区某农商行副行长说。

记者注意到,1月13日,宜宾银行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继2021年9月东莞农商行上市后的又一家赴港上市的银行。而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已连续多年无银行登陆A股市场。

优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

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需要充足的核心一级资本作为支撑。如何在内部积累与外部融资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中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中国银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银行业业务重心或逐步由利息业务转向非息业务,资本消耗有所降低。同时,受部分经济体银行业盈利回暖、资本市场向好、融资成本降低等因素带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都将得到提升。亚洲地区银行业资本充足情况值得关注,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或带来一定外源性资本补充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应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上市。当然,IPO仅是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一种方式,还有发行可转债、配股等。“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资本补充与业绩发展相匹配的模式,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他说。

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外源性方式主要为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包括IPO、定增、配股、可转债转股等。“建议优化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西部地区某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从定增和可转债转股上寻求突破。例如,可考虑适度放宽定增、可转债的价格限制,或增加更多的综合评估标准,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

曾刚向记者表示:“考虑到外源性融资的成本与可得性,中小银行必须一方面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另一方面优化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利用区域优势、客户特点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财富管理、养老服务以及新市民金融服务等均是中小银行可以积极探索的领域。”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更好平衡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之间的关系。”在国新办1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将兼顾好内外平衡,多措并举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加快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对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影响。

【作者:吴杨 陈露】 (编辑:李京硕)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资本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