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持续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达到426.97点,刷新2022年9月以来纪录。相关主题基金业绩走强,华宝可转债A、东方可转债A等多只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的年内业绩超过5%。
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低价可转债的价值修复已基本完成。未来的投资机会预计主要集中在偏股型和平衡型可转债品种上。同时,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大盘可转债在强制赎回后,资金再平衡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在投资组合操作方面,建议积极关注权益类资产和可转债在调整后的投资机会,并对那些景气度加速上升的科技板块保持关注。
公募积极参与可转债市场
截至2月7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达到426.97点,创下2022年9月以来的新高。拉长时间来看,中证转债指数自2025年开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1月2日收报411.55点,此后尽管在个别交易日略有波动,但总体维持上涨态势。
受益于可转债市场的持续上涨,多只可转换债券型基金业绩表现出色。截至2月7日,华宝可转债A的年内收益率高达8.97%,在所有债券型基金中位列年内收益第一名。东方可转债A、宝盈融源可转债A、南方昌元可转债A等多只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的年内收益均超过5%。
根据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公募机构参与可转债市场的热情进一步提升。申万宏源固收研究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所有基金持有可转债市值约为2873.7亿元,占转债总市值的33.6%,较上一季上升2.06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固收研究进一步指出,2024年末基金规模总体增加,但一、二级债基等固收+基金规模持续减少,可转债仓位逆势增长。环比来看,一级债基可转债配置整体需求明显提升,二级债基的可转债仓位变化有所分化,整体提升仍有空间。结构上,2024年四季度基金配置偏好重回低价偏债型品种,如银行等大盘偏债型可转债仍被视为优先加仓的底仓品种。
良好宏观环境利好转债市场
谈到近期可转债市场的走强,汇丰晋信基金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刘洋表示,当前纯债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增厚收益需求较强的投资组合而言,可转债是当前性价比较高的资产类别,配置价值明显。同时,2024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展现出超预期的进展,提振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有助于维持权益市场总体向好的预期。
拉长时间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从2024年9月起,中证转债指数的涨幅已经超过15%。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力,刘洋表示,从供给角度来看,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因强赎等因素逐步缩小,而市场需求稳中有增,使得存量可转债出现了估值提升和吸引增量资金入场的机会。政策角度来看,2024年9月以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并购重组意见以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意见,均有利于股票、可转债等资产的健康发展。此外,2024年9月以来,宽财政、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布,国内经济增长出现持续向好态势,提升了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为股票市场和可转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当然,可转债市场的持续转暖也意味着不少可转债估值的快速回升。申万宏源固收研究表示,目前可转债价格中位数已修复至120元附近,高价可转债尚有一定的价格回升空间。
“可转债估值进一步上升,其性价比也继续被削弱,背后当然有潜在需求放大、可转债与股市风格契合等因素驱动。我们认为,当下可转债已再次进入‘股不差但可转债贵’的状态,春节后操作难度不小,追涨需要较强的交易能力。”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表示。
在刘洋看来,当前可转债市场估值与前期相比处于高位,但是考虑到债券收益率低位震荡的现实情况,以及持续缩量的可转债市场规模,存续的优质可转债估值水平有望进一步抬升。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可转债市场内优质标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范围。此外,考虑到未来权益市场总体向好趋势不变,可转债依旧是稳健投资者追求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方向,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增量资金或持续入场
刘洋向记者表示,目前可转债供给正在减少,叠加存量大量到期转股导致可转债市场规模持续下降,可转债资产的稀缺性仍在提升。此外,权益市场呈现出结构分化特征,强势科技板块的可转债陆续转股,而银行等大盘可转债净偿还规模大、供给相对受限,相应板块的优质可转债稀缺性将更加凸显。在可转债供给减少导致整体规模收缩的同时,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需求却较为旺盛,投资者对优质标的的竞争亦持续加剧。
拉长时间来看,展望2025年全年,宝盈融源可转债的基金经理邓栋表示,在宏观经济企稳复苏背景下,权益市场预期走势不会太差,可转债市场在正股平价方面大概率跟随权益市场,同时由于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使得固定收益市场难以给资金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回报预期,一部分资金将分流至可转债市场,通过放大波动来博取收益弹性,可转债市场将会引来新资金的入场,使得供需关系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刘洋表示,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参与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而作为同时具备股性和债性的可转债类资产,在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同时,有机会享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有望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追捧。因此,长期看好可转债资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