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险资举牌热潮持续。2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开年以来,仅过去一月有余,已有四次保险举牌。涉及举牌对象既有偏向红利股的银行股,也有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了聚焦流媒体和游戏行业的上市公司。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热衷举牌以寻求权益投资领域的更高收益,降低利差损风险。
2025年首月,仍然是熟悉的配方:大中型险企,举牌H股。
1月27日,阳光人寿公告,该公司通过参与中国儒意非公开发行,认购中国儒意6.54亿股股票。阳光人寿表示,该公司交易前已直接持有中国儒意4.88亿股普通股,占中国儒意交易前已发行股本的3.4%。本次交易后,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中国儒意11.42亿股普通股,占上市公司交易后扩大总股本的7.15%,由此触发举牌。
阳光人寿此次举牌,为年内险资第四次举牌,此前三次均为银行股。这次阳光人寿投向了主营流媒体和游戏的中国儒意,依旧选择举牌港股,但也不再单纯将目光放在银行股,而是进行更多元的投资。
此外,近期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也颇受业内关注,这是《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后首次险资举牌。新华保险表示,公司率先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要求,入股杭州银行是新华保险以实际行动体现国有企业担当的举措。同时,公司对中国银行业以及杭州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2025年首月的险资举牌,分别是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以及前述的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和阳光人寿举牌中国儒意。可以看出,四次举牌三次投向了H股,同样四次举牌三次投向了银行股。为什么H股和高股息的银行股能成为险资重点配置的方向?业内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主要是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前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险企资产端面临利差损与资产荒压力,需要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险企保费高速增长形成了资产端较大的配置需求,而权益市场尤其是高股息率和良好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成为险资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与A股市场的举牌以持股比例占总股本5%为线不同,港股市场达到H股流通股的5%就达到了举牌线,相对较易触及披露要求。
从新会计准则要求来说,东吴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起上市险企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股票资产需要在FVTPL和FVOCI中二选一。目前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而通过配置长股投或者高股息(OCI)策略可以适度改善这一问题。
根据业内预测,2025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险资举牌活动有望继续保持活跃态势,依旧维持高峰状态。
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从2025年首月来看,险资举牌已达到四次,显示出险资在年初就积极布局权益市场。2024年险资举牌热情创近四年新高,合计举牌20次,而2025年1月就已达到四次,若后续市场环境和政策持续支持,险资举牌次数有望进一步增加。
实际上,监管部门也正持续引导保险资金加大股市投资力度。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近期介绍,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
有投资人士预测,预计2025年保险行业高股息股票的增量配置规模依然可期,险资预计也将坚持风格均衡化、策略多元化,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