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全部入场,首单TLAC债券总规模达2100亿元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五大行全部入场,首单TLAC债券总规模达2100亿元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4-11-28 16:09:38
字号:

随着交通银行的加入,年内五家国有大行皆已发行首单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11月27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该行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期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债券通)”,并于2024年11月27日发行完毕。

公告披露,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300亿元,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2.11%,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提升该行总损失吸收能力。

交通银行还于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本次发行为3+1年期品种,全场认购倍数2.2倍,超过110家机构参与本次债券投资,认购订单超过640亿元。投资者涵盖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外资机构等各类机构,其中城农商行和非银机构认购十分踊跃,投资占比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交行主体资质以及TLAC债券投资价值的认可。

“2023年起交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交行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体现。作为国内第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交行逐步满足TLAC达标要求,有助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银行集团提供有力支撑。”交通银行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5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今年11月26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五家入选的国有大行分组维持不变,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维持第二组,去年11月首次入选的交通银行继续位于第一组。

根据央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25年初达到相应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包括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分别指符合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与风险加权资产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

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交通银行2023年11月27日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TLAC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今年4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陆续发布批复,同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批复额度分别为600亿元、15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1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合计达4400亿元。

截至目前,五大行2024年第一期TLAC债券皆已成功发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发行规模分别为4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加上刚于11月27日完成首单300亿元TLAC债券发行的交通银行,总规模达2100亿元,尚有2300亿元额度待发行。

“TLAC非资本债券将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时的抵御能力。”中信证券日前在研报中指出,根据我国监管政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及上市银行一季报测算,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四大国有银行TLAC缺口不足万亿元(交行暂不和工农中建合并计算缺口)。目前我国四大行TLAC补充压力明显缓解,且存款保险基金的计入也可以帮助四大行考核达标。但从长期来看,考虑银行净息差收窄问题,仅仅依靠银行内生增长以及到期资本工具续发,或难以完全满足考核,未来仍然需要外部力量提供支持。

编辑/钱晓睿 王欣宇

(综合自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信证券研报)

(编辑:钱晓睿)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