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金融监管总局放出4万亿大招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金融监管总局放出4万亿大招

本文来源于财联社 2024-10-17 16:57:00
字号:

财联社10月17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举措。他表示,“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2.23万亿元,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要增加至4万亿元。并进一步优化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此外,监管正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收购贷款,支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举措可以彻底打通从“白名单”到“融资落地”的堵点,从而彻底修复居民信心。专家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建立针对“白名单”项目的尽职免责制度,出台针对性细则。对于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的金融政策,专家则表示,金融侧的支持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侧风险的上升,也能让地方政府更有意愿主动回收并优化高效利用于闲置土地。

“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至4万亿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

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2.23万亿元。肖远企透露,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融资对接机制已经落地近2年了,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商业银行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达1.43万亿元”,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相比之前审批通过的融资金额1.43万亿元,此次发布的规模翻了不止一倍。

肖远企介绍,为做好房地产项目融资、保障房屋建成交付,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具体来看,一是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管理,在流程上,按照需要可以采取审核和备案两种方式。二是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商业银行要做到“应贷尽贷”。金融监管总局正指导各家银行在现有工作专班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逐项目落实贷款投放进度。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发放贷款。三是优化贷款资金拨付方式,做到“能早尽早”。今后商业银行可在与房地产项目公司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计划,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后续依据实际用款申请,从监管账户受托支付至用款对象。

“此前融资对接机制存在问题是,进入白名单的项目,授信额度比较大,但审批和融资落地的规模小,原因是项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李宇嘉认为,这些举措意味着,不仅要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还要彻底打通从“白名单”到“融资落地”的堵点,加大问题项目修复力度,确保合规项目应进尽进和应贷尽贷这样房企资金链紧张得到缓解,风险得到控制,而且“保交房”有了坚实的保障,从而彻底修复居民信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贷尽贷”“应放尽放”能否有效落实,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应推动金融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协调机制各环节尽职情形的基本认定标准,通过明确尽职、免责边界问题,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打消基层客户经理的顾虑,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应贷尽贷”“应放尽放”。

董希淼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建立针对“白名单”项目的尽职免责制度,出台针对性细则,适当放宽资产质量、贷款用途、问责处罚等方面要求,让金融机构能够在内部真正落实好尽职免责。

允许对闲置存量土地发放收购贷款,改善房地产现金流

肖远企还表示,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研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的具体举措,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收购贷款,主要目的是推动更加高效利用好闲置土地,同时改善和释放房地产行业现金流。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超过一定时间土地闲置未开发则可以由地方政府无偿收回”,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这两年房地产市场降温,导致房企资金面压力增大,同时部分土地开发节奏变慢,甚至暂停,如果根据相关法规“一刀切”进行无偿收回,对当下已存在债务风险的开发行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金融侧的支持,通过发放收购贷款的方式,让各地方政府有意愿回收部分闲置土地,一方面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侧风险的上升,让房企能更好在当下环境中积极‘自救’;另一方面也让地方政府更有意愿主动回收,并优化高效利用于闲置土地”,张波还表示。

肖远企则表示,房地产融资渠道很多,包括开发贷款,例如,今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增加超过4000亿元;还有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房地产企业并购贷款、住房租赁贷款,以及债券投资和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

“要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形成集成规模效应,增强精准适配性。要充分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量身定制各种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肖远企还表示。

 

(编辑:王欣宇)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