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在新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政策机遇与市场格局,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着力点,做好“从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 三大中心任务。
去年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推行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随后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的空间。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积极入市,不仅能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通过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运作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保险资金将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有力作用。
业内人士介绍,投向资本市场的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寿险,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优势,是优质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为一家专业寿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人寿”)与其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资产”),积极顺应政策导向,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发挥专业机构优势,灵活布局资金配置,把握保险发展机遇,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奋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保险篇章,也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贡献保险力量。
该公司持续加强和优化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数字赋能质效,为践行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了《股票中长期战略投资操作细则》,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的特有优势,基于对产业与公司的深度研究,与优质企业为伍,追求中长期稳健回报。
除此之外,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量、质、效三方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质的层面,将“执行国家战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考核,明确规定了支持实体企业的投资增长速度高于管理资产的增长速度;在效的层面,落实政策关于“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的要求,将“三年平均综合收益率”纳入考核,从而在全公司切实树立起长期业绩导向,做好真正的耐心资本和价值投资者。同时,严守保险资金运用合规红线与风险底线,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统一协调”的风险偏好管理机制。在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中,探索险资配置新路径。
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准确把握保险资金运用重点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这为保险资金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
中信保诚人寿及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积极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特点与稳定性优势,增强对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深挖市场机会拓展金融服务新路径,综合运用多种投资工具,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质效:
一是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研究力度,通过股权投资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新路径,创新具有保险特色的绿色投资方式,完善分析评价体系,重点面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挖掘绿色投资机会,为我国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支持;三是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公募REITs等工具,积极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与重大战略实施,助力盘活存量资产,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四是聚焦普惠民生,重点支持养老健康、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纾困等领域,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参与构建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
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规模近215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7%。具体来看:
科技创新方面,2024年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增长近13%。期间完成中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股权基金项目的出资,主要投向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等领域;发起设立中信“专精特新”股权投资基金,聚焦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优选并投资相关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参与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的A股IPO战略配售,支持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绿色低碳方面,2024年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增长超100%。包括发行中信保诚-四川港投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项目,预计每年水力发电20.20亿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15.56万吨,可替代61.11万吨标准煤,绿色环保效益显著;发行中信保诚-环境技术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潍坊市污水处理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3.61吨、氨氮0.33吨、总磷0.07吨、总氮0.37吨,处理和循环利用污泥量10.03万吨;投资宁德润信新能源产业基金,主要投向宁德时代的产业链上游,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2024年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增长近13%。典型投资案例包括:一是投资铁信畅达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缓解交通拥堵;二是投资铁信通达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南充过境高速公路、南充至潼南高速公路项目,支持川渝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公司已投资中铁保定基础设施、厦门建发会展中心、山东能源集团高家堡债权投资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支持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农林水利、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中长期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普惠养老方面,2024年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0%左右。具体恶言,一是与相关机构合作成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支持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创新;二是积极构建养老生态圈,协同集团内兄弟公司,按照“轻资产、高品质”理念,结合“9073”养老模式,重点布局居家养老领域,打造集养老、康养于一体的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此外,积极发挥保险资金在大类资产配置、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稳健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保值增值能力,服务好老年群体的保守型投资需求。
发挥长期稳定资金优势,助力资本市场结构完善与高质量发展
在长期利率中枢下行、优质非标资产供给不足、负债成本相对刚性的情况下,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险资金期限较长、来源稳定、追求长期稳健的绝对收益,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具备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基础。
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政策措施,支持保险资金持续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鼓励偿付能力充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为我国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以上政策号召,中信保诚人寿及中信保诚资管积极响应,及时作出相应安排。截至2025年3月,通过股票及权益型基金投资权益二级市场规模合计超过410亿元。具体来看:
第一, 坚持以资产配置为核心。坚持配置为主、交易为辅的管理原则,基于各类资产的长期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相关性,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方案。同时,基于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中短期判断,动态优化战术资产配置,在战略资产配置中枢的基础上进行规则化、有限度的主动偏离。
第二, 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客观认识行业经营规律的基础上,中信保诚人寿树立起长周期、跨周期的经营理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合理看待市场的短期波动,充分发挥好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
第三, 积极稳妥开展权益投资。在偿付能力、SAA/TAA及风险偏好与容忍度指标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稳妥开展权益投资。适度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非投连账户的股票配置比例从2024年底的9.5%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超12%,主要投向互联网龙头、AI应用、工程机械等领域。
同时,探索完善长期持有策略,持续优化主动权益策略。尤其是在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的阶段,积极响应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针对优质上市公司开展逆向投资,2024年9月、2025年1月和2025年4月,均选择加仓股票投资,不仅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稳定器”的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当前我国保险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中信保诚资管将进一步依托中信集团与保诚集团的股东资源,立足保险资管特点,找准差异化定位,充分发挥在长期资金管理、长期资产创设、长期稳健回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