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价值投资是穿透市场迷雾的灯塔,那么,长期主义便是跨越市场周期的舟楫。两者合力,让资本于喧嚣中沉淀,令价值于浪潮里绽放。
2024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作为重要议题之一,是金融机构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指引。此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先后发布,着力打通各类中长期资金的堵点痛点,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30万亿体量的银行理财资金在政策支持“长钱”入市的号角下,持续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润泽实体经济、托举产业巨轮。近期,财经网发起“长期资金稳步入市 资管行业开启新篇”专题报道,对话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梁珉,就理财公司如何通过布局权益资产锚定价值投资航向、强化投研实力破除客户接受度边界等问题进行探讨。
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 梁珉
光大理财是自去年9月26日以来,市场首家落地理财资金定增的理财公司。该公司把权益资产配置作为战略重点,持续进阶投研能力,打造以多资产、多策略为核心的“光盈+”产品系列,努力分散风险、提升收益潜力。同时加大权益投研人才引进,团队规模同比提升40%,深化外部合作,积极考虑试点与头部公募联合开发指数增强产品。
“未来,光大理财将围绕三方面深化布局权益资产:一是提升权益配置比例,通过梯度化‘固收+’产品矩阵覆盖优先股、可转债、衍生品及Smart Beta策略,逐步扩大权益敞口;二是深化定增与创新工具应用,扩大‘+定增策略’产品规模,探索REITs、雪球期权等工具,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强投教与渠道创新,联合银行渠道开展‘理财万里行’活动。”梁珉表示。
梯度化产品矩阵增配权益资产 差异化策略覆盖多元客群
Q: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理财公司如何定义自己的“长钱”角色?光大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梁珉:理财公司是连接居民财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银行理财公司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稳定性与流动性。
银行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途径多元化,涵盖股票直投、权益类基金、定增、可转债、量化策略、FOF/MOM及衍生品等,可以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组合分散风险并提升收益潜力。在权益投资中,光大理财不仅直投传统股票,还通过量化模型、衍生品工具(如雪球结构期权)和REITs等创新方式增强策略弹性,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Q:光大理财在资产端、产品端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分别如何?权益类产品业绩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的含权产品?
梁珉:在资产端,2025年,光大理财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布局,近期已择机增配了包括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工具。
同时,将加大对上市公司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品种的投资力度。3月,光大理财参投了去年9月26日以来的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这也是光大理财落实中管金融企业子公司社会责任,为资本市场引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有益探索。
在产品端,光大理财积极加大资本市场布局,通过梯度化产品矩阵,差异化策略覆盖,构建了覆盖“固收+”、纯权益的梯度产品体系,代表性含权产品包括:量化固收+,通过低波策略吸引风险敏感客群;指数增强型“阳光红500优选指数增强”,依托量化模型实现超额收益;主题精选类 “阳光红ESG行业精选”,截至2025年4月,该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30.22%;低波混合类“阳光橙量化多策略1号(1年最低持有期)”,通过衍生品对冲控制回撤。
Q:如上所述,近期光大理财全新打造光盈+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系列是出于什么原因?该系列产品投资策略是什么?
梁珉:3月28日,光大理财固收+产品品牌“光盈+”正式发布。这一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光大理财顺应市场变革的战略选择,更是光大理财从“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向多资产、多策略品牌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光盈+”是光大理财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的全新品牌,旨在结合市场环境、客户风险偏好及资金久期规划,进行多元化组合配置,充分发挥投资端增厚收益和控制回撤的优势,从而提升客户的投资体验。
具体来说,“光盈+”将聚焦八大核心策略:包括“+多元”“+指数”“+量化”“+REITs”“+全球”“+FOF/MOM”“+主题”和“+衍生品”。这些策略的推出,将为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精准的投资选择。
投研团队规模同比提升40% 考虑开发指数增强产品
Q:银行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权益类资产比例为2.6%,请问当前理财资金配置权益占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
梁珉:理财资金权益配置比例较低的核心原因在于“资管新规”发布前,理财客群长期形成的收益预期及对净值波动的敏感性。特别是2022年四季度以来,权益市场、债市的频繁波动,较多的理财产品出现跌破净值的表现,导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迅速收敛,避险情绪升温。同时,产品供给端的策略创新不足、风险收益匹配机制尚待优化,也制约了资金向权益市场的转移。
Q:如何看待多数观点认为“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是促进理财资金入市最好的切入点”?光大理财在指数化投资上有何实践?
梁珉: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因其透明度高、风险分散和成本可控的特点,成为推进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抓手。这类产品通过跟踪明确标的降低投资者认知门槛,同时分散个股风险,适合风险偏好逐步提升的理财客群。
光大理财认可指数型产品的价值,并已推出“阳光红500优选指数增强”,利用量化模型在跟踪指数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形成“被动跟踪+主动增强”的混合模式。未来,公司计划加大指数产品布局,推出行业主题指数及Smart Beta策略产品,并在指数化框架下叠加主动择时、行业轮动等策略,提升收益弹性。
Q:面对权益市场波动,光大理财如何平衡产品风险与收益?对于推动资金向权益市场倾斜有何战略布局?
梁珉:在产品端,持续优化梯度化风险收益的“光盈+”固收+产品矩阵,涵盖低波、中波、高波策略,通过灵活调整权益敞口(如3%~50%)匹配不同风险偏好客户。例如,在“阳光橙安盈增强”系列中嵌入0%~5%权益头寸,动态参与ETF、定增及可转债,既控制回撤又捕捉弹性收益。
在策略端,通过多元化工具和创新策略分散风险、增厚收益。例如,布局量化中性、CTA、套利等低相关策略,与传统股债形成互补;参与去年9月26日以来市场首单理财资金定增(外高桥项目),探索长期限封闭式产品与定增锁定期机制结合,平滑短期波动;此外,通过衍生品工具(如雪球期权、挂钩REITs)设计下行保护结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弹性。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光大理财将从四个方面努力提振权益投资。一是升级投研体系,构建 “HI+AI” 框架,人机结合覆盖宏观周期、行业景气度与个股精选,实现 “定量筛选 — 定性验证 — 动态跟踪”闭环。
二是优化产品设计,发行180天至3年持有期产品,引导客户穿越周期;按0%~20% 权益仓位梯度化波动率矩阵,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权益投资需求。
三是增强投资者陪伴,继续联合销售渠道开展“理财万里行”投教活动,增强在光大理财自有宣传阵地的投教内容输出,通过长期业绩披露(如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淡化短期波动。
四是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理财和养老理财试点与定增策略产品,利用锁定期优势提升权益配置。
Q:在加强权益能力建设方面,光大理财有什么样的具体实践?对于权益类投研人员是否会加大招聘力度?与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合作是否有变化?
梁珉:光大理财从团队优化、投研增强、策略多元、外部借力等方面加强权益投资能力。聚焦团队建设,加大权益投研人才引进,团队规模同比提升40%;推动投研平台化,打造“大中台+小前台”的投研体系,投资经理嵌入研究团队,共享 AI 数据平台;策略多元化,建立覆盖量化中性、红利低波、全球配置等策略。深化公募合作,通过 FOF/MOM 投资公募基金,同时考虑试点与头部公募联合开发指数增强产品。
Q:您对于年内权益投资有什么样的看法?对于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的未来有哪些展望?
梁珉:近期,光大理财将发布《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这也是我们连续十年发布的研究分享行业生态的客观性报告。我们研究认为,当前中国资管行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居民财富总额仍保持增长,对资产配置的需求仍在增长。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分化,短期看低风险资产占比较高,同时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亦出现边际回暖,部分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中正主动寻求收益弹性,这种“双重需求”对资管机构产品设计提供了机遇。光大理财预计年内权益机会优于固收,A股市场将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
文/钱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