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指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保险资金具备投资时间跨度长,资金体量大,连续性、稳定性强的特点,与“长钱长投”的需求相匹配。险资正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典型代表积极入市。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入市后可以优化市场结构,降低散户占比,提升机构投资者话语权;应该增强稳定性,长期资金长期持有优质股,减少羊群效应引发的剧烈震荡;能够引导价值投资,推动市场从“炒题材”转向“看基本面”,支持优质企业成长;同时,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往往对于优质公司有着相对一致的认识,更能撬动社会资本,不断活跃资本市场。
保险资金长期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公开信息显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始于2023年10月。当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两家保险公司试点发起设立规模为500亿元的鸿鹄基金,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鸿鹄基金也由此成为首家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3月,500亿元鸿鹄基金完成投资落地,实现了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今年,第二批保险资金投资改革试点机构名单出炉,涵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和太平人寿8家保险机构。
目前,二期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行,多家机构已有所布局。4月16日,泰康方面透露,泰康资产关于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的申请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首期拟投资120亿元,这意味着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首单落地。
阳光保险也于近期宣布,附属公司阳光资管拟发起设立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并由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并由阳光保险旗下的阳光人寿全额认购。
新华保险于4月底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国丰兴华发起设立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暂定名,最终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为准),规模为200亿元,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拟各出资 100 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主要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此外,近期由中国人寿方面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复同意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由此,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体规模将提升至2220亿元,险资入市稳步推进。
多家险企表示,上述试点基金将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以期实现自身收益与价值投资的双赢。
泰康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泰康稳行管理该试点基金,旨在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符合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试点项目,试点基金将充分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阳光保险也在公告中表示:“试点基金专注于长期权益投资,有助于拓展本公司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优势,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降低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本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提升本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能力。”。
“本次投资事项符合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以及未来本公司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本公司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积极发挥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高能级战略资本优势”新华保险方面称。
支持新兴产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高效发展
综合多家险企的表态,在资金入市的过程中,将资金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新兴产业以及科创领域倾斜是其重要的战略方向。
在上述公告中,泰康资产和新华保险方面表示,上述基金将投向A+H市场中的优质上市公司。阳光保险则透露,权益类投资将重点布局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此外还涵盖相关的指数型ETF和指数基金等。
而从行业方向看,当下中长期资金偏好领域包括高分红蓝筹(例如消费、医药龙头)、战略新兴产业(半导体、新能源车)和基础设施REITs(物流、数据中心)等。
中国人寿方面介绍,将进一步聚焦投资领域,深化科技、养老、消费等重点产业布局。国寿资产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聚焦科技、养老、消费等重点产业,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领域重点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协同政策工具挖掘硬科技企业的长期价值。养老领域结合人口结构转型趋势,积极把握相关机遇,服务养老资金需求。消费领域把握内需提振机遇,关注新消费业态及消费基础设施升级。
新华保险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中介绍,该公司将在战略产业趋势方面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先进基础设施领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构建与战略资产配置相匹配的新型投资团队和投资管理模式。
据悉,当下新华保险在科技金融领域积极布局——负债端为超1.3万家科技前沿企业提供超万亿元的保障额度,助力科技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创新;投资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投资余额617.9亿元,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推动我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另外从人保资本了解到,该公司积极设立保险业内首个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的百亿级现代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助力科技创新,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另类投资支持力度,股权基金所投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55%。
在ESG理念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色投资同样是险资重点投向的领域。从各家险企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阳光保险绿色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重点布局工业创新、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健康福祉等领域;大家资产与越秀资本、老窖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了越秀光惠基金,专注于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投资,在绿色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迈出关键一步。
分析人士指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定增、并购等方式直接投向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形成权益资本,开展长期投资的举动将对资本市场形成重要支持。
加强权益类资产配置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保险资金具备规模庞大、久期较长、风险偏好稳健等特性,能够平滑市场波动,增强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有效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权益类资产配置还将助力于险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强盈利水平,增加权益类投资,分散风险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传导。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二是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三是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据机构测算,截至2025年2月,保险业资产总额36.88万亿元,若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高5%,理论可释放增量资金约1.6万亿元。
在《通知》发布后,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上市险企对此进行响应。总体而言,上述险企普遍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价值坚定看好。未来将充分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加大战略新兴产业与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平安透露,作为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价值坚定看好。公司将认真研究,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中国人寿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光明未来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将持续遵循“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为资本市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将紧扣国家战略部署,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产配置,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坚定当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投资者。
新华保险表示,作为一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和重要机构投资者,新华保险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公司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通知》要求,积极发挥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高能级战略资本的优势,加大权益类底仓资产配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当好服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中国太保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中国太保公告称:“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看好中国权益市场长期配置价值,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做市场真正的耐心资本。”
中国人保称,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充分发挥行业“头雁”作用,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投资”理念,积极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投资机遇,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保力量”。《通知》进一步打开了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空间,中国人保将锚定建设一流保险金融集团的目标,不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发挥耐心资本优势,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稳步加大A股市场投资规模,加快推进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坚定做好资本市场“压舱石”。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中长期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可以通过提供稳定且长期的资金来源,增强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支持科技创新、投资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助力绿色基建、清洁能源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为金融“五篇大文章”注入持续动力;同时,通过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引导长期资金专注长期价值投资,优化市场生态,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影响,提升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此外,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体系,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文/王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