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提升中长期资金配置能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_综合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综合 >
 

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提升中长期资金配置能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5-05-28 11:49:00
字号:

本文作者|杨平「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平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引导“长线长投”。一系列针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已密集出台。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地,A股未来市场生态将持续改善。同时,资管行业面临的投资环境更为复杂,同时面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利率中枢不断下行并维持低位,固定收益市场优质资产荒持续存在,带动资产端预期收益率快速下降。无论是主动管理策略,还是被动管理策略,资管行业为客户创造收益的难度都在加大,超额收益更难以产生。因此,资管行业有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从而为客户增厚收益的现实需求。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金融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管理人,应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一、保险资金存在权益资产配置需求

与银行、证券、信托、公募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不同,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寿险,而寿险通常具有时间较长、成本刚性的特点。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保险资金形成了“稳”、“长”、“风险可控”的基本价值观,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保险资金存在权益资产配置需求,甚至有持续加大配置比例的需求。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2023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2.24%,连续3年低于5%。其中既有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有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问题,表明资产端创造收益的难度增加。受益于2024年9月底资本市场的快速回暖,2024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年化综合收益率上升到7.21%。

图片1

图1  2014-2023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

前十年的利率高企带来了更高的寿险公司保单成本,倒逼资产端需创造更高收益、寻求更高的收益来源,股市成为一个重要选项。2013年8月,监管部门将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从2.5%上调至3.5%,长期年金险则达到4.025%。这一利率水平持续了整整十年。2023年8月,监管部门将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下调至3.0%,也就是说,2013年之后的十年间寿险保单的利率水平在3.5%左右,如果叠加营销费用、运营成本,负债端成本将更高。

二、保险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投资路径

当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更多机会,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稳定器”作用。

第一,新会计准则下,中长期资金可通过一定比例的OCI配置入市。在新会计准则下,原来具有“蓄水池”功能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复存在。而划分为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类的权益资产,分红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OCI账户中配置高分红股票,可以为资产获得稳定且可预期的当期财务收益,减少损益表的波动,也是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非常重视的一种价值投资路径。

第二,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以权益法核算平滑股价波动,为保险资金入市提供新机遇。新会计准则下,权益工具只能划分到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科目中,从而加剧净利润或净资产的波动。而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以权益法核算,通过投资SPV的形式可以平滑股价波动的影响,助力保险资金以长期持有策略投资股票市场。其政策优势有三:一是将私募基金的利润和分红按比例计入投资收益,可有效缓解直接投资二级权益对新准则下报表的影响,这是试点最重要的一点优势。二是偿付能力计量、资产穿透、考核方式等方面会得到政策支持。对于国有保险公司来说,三者均具备一定价值,而对于非国有保险公司来说,如果参与试点能够获得更为宽松的偿付能力计量方面的政策,会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和参与价值。三是设立机制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三、保险资管机构需精进投资技术,提升中长期资金的配置能力

在实践中,作为“长钱”的保险资金做到“长投”、“长留”并不容易。为提升中长期资金的配置能力,还需苦练内功,在自身投资技术上不断精进。

第一,中长期投资策略确实可以提高投资胜率,但为获得更稳定的收益,持有过程中需进行动态调整。中长期资金的诉求从根本上看是获取投资收益,而不是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手段、路径和策略,而不是结果。市场上通常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就是长期持有。那么,“长期”有多长?什么时点兑现收益?到预期期限时有没有收益?市场通常认为长期是3-10年,也就是说中长期资金的性质应该是投资者期望通过3-10年的持有期来获得收益,同时降低持有过程中对波动因素的评价权重。以上证指数为例,在历史上任意时点买入并持有3年、5年、10年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分别为60%、75%、90%。当然,为获得更好的收益,长期持有策略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包括对买入时点、买入标的、时间长度等因素的动态调整。

第二,长期股权投资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投资,更需要创新投资理念、精进投资技术,这对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缺的不是短钱、快钱与贷款,缺的是长钱、慢钱与有耐心的钱;缺的不是普通资金,而是长期资本。这种资金本质上是风险投资,是股权投资,是创投业务。当下大多数的资管机构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债权模式和低风险模式,在进入新型创投领域之际,必然会出现不愿投、不敢投、不会投的问题。当然,破局之法的核心在于对投资标的的风险识别、风险定价以及对风险资产的合理配置,唯有掌握评估科创企业价值的新工具、新方法,才能在面对可能回报来得很晚,愿意和能够承担大额的投资风险,并在未来获得高附加值的投资业绩。

四、华泰资产始终践行“中长期资金的优秀管理者和中长期优质资产的提供者”愿景

华泰资产2005年成立至今,除服务集团主业外,始终深耕第三方资管业务,在服务客户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始终保持与客户之间的紧密粘性。公司提出“要成为中长期资金的优秀管理者和中长期优质资产的提供者”、“为客户创造长期稳定回报”的愿景。华泰资产认为,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就是,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要力争给客户创造正收益,而且要力争排在可比竞争对手中的前1/3,同时满足客户其他个性化的需求。这也是华泰资产能够在激烈的第三方业务市场中保持优异表现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中长期资金作为发展支柱和战略方向,在人员机制和考核等方面都有所倾斜,经过多年实践,中长期资金的管理规模占比(仅投资管理业务,未包含投行业务)超过80%,投资业绩表现一直非常稳健。

在年金业务方面,华泰资产的投资业绩保持长期稳健。自成立以来,华泰资产先后获得首批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在企业年金方面,公司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稳步攀升,2024年末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占总资产的11.55%,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年金投资服务。其中,单一含权组合在2014-2024年间的年收益率超过了人社部公布的单一含权平均收益率7次,单一含权组合近十年累计收益率87.61%,近一年至近十年累计收益率均位列市场前列。

在职业年金方面,华泰资产是为数不多实现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的投资管理人,2024年规模市占率7.79%,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在基本养老方面,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规模2.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24%。同期,华泰资产基本养老管理规模逆势增长83%,投资业绩在同类管理人中位居前列。

在债权投资计划方面,华泰资产始终位居行业前列、始终关注绿色发展机遇。债权投资计划的流动性通常较低,但也会带来相应的流动性溢价,可以创造更高收益,是保险资管机构增厚资产收益的一项重要补充。自业务开展以来,公司债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存量规模始终位居行业前列,2024年行业排名第一位,市场占有率12%与此同时,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各个环节,积极引导长期资金参与事关国计民生项目、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自身运营和投资决策的绿色转型。2024年,公司设立多支债权投资计划,投向绿色交通、能源环保改造、水环境治理、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兴行业,合计登记规模约531亿元,占全部债权投资计划的70%。

在股权投资方面,华泰资产长期聚焦和深耕科技赛道,用好股权投资工具,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华泰资产力求坚持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长期、稳健和追求价值的投资本质,聚焦高成长科技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保险主业发展。另一方面,华泰资产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探索风险、收益相匹配的科技企业投研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年来,华泰资产的股权投资保持了良好的投资成功率,已投项目已有10个成功上市。

此外,公司也在持续加大系统方面的投入,如不断提升投研融合能力、资产创造能力,以及量化管理、系统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等。

展望未来,华泰资产将继续加强与大资管行业同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把管理好客户的中长期资金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中长期资金的配置能力,期待与整个行业一起聚力向前,迈向“长钱长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钱晓睿)
关键字: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资本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