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理财规模季节性回落,固收产品收益率回暖_金融理财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金融理财 >
 

3月理财规模季节性回落,固收产品收益率回暖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5-04-17 18:02:00
字号:

3月银行理财发行提速,环比增长近25%,含权理财发行同步升温,合计有57款混合类产品新发,其中指数策略理财再添新品。理财公司新发的固收类、混合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实现小幅回升,继2月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调后趋于稳定。

受季末回表等因素影响,3月理财产品规模回落至约29.3万亿元,降幅小于往年同期。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理财规模收缩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主导,扩张强于往年同期,或是受产品收益率明显回暖驱动。数据显示,在债市好转推动下,固收理财产品收益率回暖,纯固收类、固收+产品收益率分别环比上月增加108bp、143bp至2.45%、2.34%。

理财产品发行提速,混合类理财升温

3月理财产品新发节奏加快,据同花顺数据梳理,2025年3月,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4748只,环比2月增加1184只,增长近25%。其中,31家理财公司共发行理财产品3912只,占比82%,98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836只。

理财公司中,兴银理财新发理财数量领先,3月发行理财产品414只,其次是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分别发行产品393只、274只;银行机构中,新发理财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天津银行、富阳农商银行、吉林银行,分别发行产品92只、31只、29只。

按投资类型划分,固定收益类产品共计4686只,占比超98%,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仍在理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含权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升温,共新发57只,环比增加17只。在权益投资方面,理财公司持续加强含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3月指数策略理财再添新品。

兴银理财于3月10日发行富利兴成智享ETF轮动3个月持有期1号混合类理财产品,该产品投资策略为固收+ETF轮动增强策略,产品权益配置中枢为30%。其中权益策略为ETF轮动策略,通过量化模型选择ETF力争超越基准中证800指数,债权类资产打底,严格控制好产品回撤,实现理财资产的长期增值。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提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权益市场回暖带动风险偏好提升,投资者对收益弹性更高的混合类产品需求增加;二是监管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三是产品设计创新,部分混合类产品通过“固收+”策略引入量化选股、高股息等权益策略,业绩比较基准更具吸引力。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权益类产品发行量相对较少。据梳理,3月共有4只权益类产品新发,1只为东亚中国发行的开放式代客境外理财,3只为民生理财发行的翠竹权益类两年封闭10号S份额和J份额、翠竹权益类两年封闭11号V份额,均为非公开发行。另外,招银理财非公开发行招越中证500指数增强私享8号,产品投资性质为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

在2月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行的趋势下,3月出现小幅上调。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市场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9%,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其中,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7%,环比上涨0.03个百分点;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76%,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

在开放式产品中,混合类理财业绩比较基准继续回升,而固收类产品仍有收窄。2025年3月,全市场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3%,环比下跌0.17个百分点,其中理财公司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达2.99%,环比上涨0.19个百分点;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1%,环比下跌0.19个百分点。

据普益标准数据梳理,2024年12月-2025年3月,理财公司开放式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41%、2.34%、2.30%、2.11%,已经连续4个月下调。

“固收类产品受债券利率低位震荡影响,非标资产供给收缩进一步压制收益空间,而混合类产品通过提升权益仓位,受益于股市反弹红利,带动业绩基准中枢上移。”薛洪言分析道。

理财规模季节性回落,固收产品收益率回暖

开年以来,理财规模已经连续两个月增长,3月开始季节性回落。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年1-3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30万亿元、30.33万亿元、29.32万亿元,3月末时点规模较2月末下降约1.01万亿元。

薛洪言认为,3月理财规模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主导,一是季末银行考核时点引发理财资金回表,开放式产品面临集中赎回压力;二是季度末流动性管理需求上升,现金类理财存续规模环比下降。

华源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3月理财规模降幅与季节性规律接近,主要是由于理财季末冲存款。

从发行主体看,股份行理财子是发行市场主力军。据Wind数据显示,3月理财新发规模位列前五的均为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分别为兴银理财483.76亿元、民生理财381.80亿元、信银理财296.03亿元、华夏理财293.44亿元、光大理财266.87亿元。

单月新发规模超过百亿元的理财公司共有14家,与2月持平,农银理财、渤银理财新发规模均于3月增至百亿元,分别由84.12亿元、80.20亿元增加到125.48亿元、122.57亿元,增幅亮眼。

数据显示,3月理财规模降幅已好于往年同期水平。“季末产品存续规模季节性下降,2020-2024年3月月末平均下降1.30万亿元,3月规模增量不弱于往年同期。”中信证券分析道,推测主要受到产品收益率回升的支撑。

据梳理,今年2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行。中信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2月资金面延续偏紧,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回升,固收理财产品收益率总体延续下行趋势,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82%/0.95%,较1月分别-0.86pct/+0.04pct,其中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单月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已达到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

“在债市好转推动下,3月固收类理财收益率阶段性回升。”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3月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35%/2.10%,较2月分别+1.50pcts/+1.83pcts。2025年3月资金面延续紧平衡格局,但理财重仓的短债、存单和信用债表现逐步企稳,产品收益率较上月的低基数有所回暖。

华泰证券披露的数据也显示,3月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近1月收益率2.41%,较上月上行123bp。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上行,固收类产品收益率2.38%,环比+136bp,其中纯固收类、固收+产品收益率分别环比上月+108bp、+143bp至2.45%、2.34%。

薛洪言分析道,固收类产品收益回暖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债券市场企稳。3月短端资产表现稳健,信用利差收窄带动持仓债券估值回升;理财机构优化久期策略,并适度信用下沉,增配3-6个月中高等级信用债,票息收益贡献增强。

文/钱晓睿

编辑/王欣宇 徐楠

(综合自同花顺、Wind、普益标准、华源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编辑:钱晓睿)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资本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