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集进行2024年年报披露的上市银行中,全国首家“A+H”上市城商行郑州银行交出了一份毫不逊色的业绩答卷。
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面对内外部各种复杂挑战与困难,郑州银行资产、存款、贷款增速显著,利润增长,不良下行,交出了一份改革与发展协同发力、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答卷。
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人民币676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4%;存款总额人民币404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贷款总额人民币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
同时,该行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8.77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8.63亿元,同比增长0.21%。不良贷款率1.79%,拨备覆盖率182.99%。净利息收益率1.72%,成本收入比28.95%,资本充足率12.06%,不良贷款率1.79%,拨备覆盖率182.99%,主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郑州银行用“稳中求进”一词概括过去一年的工作总基调。郑州银行董事长赵飞也在年报致辞中强调了三个坚持:坚持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巩固“稳”的基础;坚持创新求变,转型突围,积聚“进”的力量;坚守安全底线,防控风险,提升“立”的质效。
“稳”固底盘,郑州银行扎根郑州、深耕河南,长期将地方区位优势与自身发展方向融合贯通,围绕助力本土产业建设、打通县域服务堵点,聚焦政务金融和产业金融,发展特色化科创金融业务,提供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切实将金融活水引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于求变,持续深耕本地市场,充分发挥网点优势,拓展零售业务场景,运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和运营改革,努力向业务线上化、服务综合化转变,塑造“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过去一年,郑州银行加强对实体经济和重点产业的服务力度,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对公贷款增长明显,公司贷款总额人民币2689.44亿元,占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69.37%,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54.83亿元,增幅6.11%;助力扩内需、稳增长、促消费,郑州银行完善产品储备,个人贷款业务规模扩张,个人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09%至909.57亿元,个人经营贷、个人消费贷以及信用卡余额均呈现走高态势,且不良保持合理水平。
受利率下行、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郑州银行生息资本收益率略有下调,带动利息收入收窄,但非利息收入同比大增30%,尤其是实现其他非利息收益20.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6.92亿元,增幅51.28%。有效完成了“资金业务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寻求非贷款业务用途资金的回报最大化”的目标,并弥补了营收缺口,带动利润保持正增长。
战略目标清晰,业务特色鲜明,郑州银行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稳”的定力与“进”的激情,做优秀商业银行,做优质上市银行,向着“努力成为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特色鲜明的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奋力迈进。
锚定科创金融 绘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为立足郑州、深耕河南的本土银行,郑州银行将自身发展深度嵌入地方经济肌理。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大潮中,郑州银行聚焦省市七大产业集群、“7+28+N”重点产业链,以及全省“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全力落实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加强清单化、台账式管理,常态化开展对接,为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科技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关键支点,科技金融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排名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年4月,郑州银行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银行,该行树立起“努力成为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特色鲜明的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
报告期内,郑州银行充分践行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使命担当,打造科技金融“六专”机制,设立科技特色支行,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科创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推进科创产品业务流程线上化改造、丰富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
厚植科创金融优势,打造金融惠科“郑银样本”。郑州银行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人民币48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人民币148.66亿元,增幅44.50%。
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链条,郑州银行面向各个阶段科技型企业推出“人才e贷”“认股权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等各类产品。被河南省科技厅、工信厅评为“科技贷”“专精特新贷”业务优秀合作银行,获得河南省科技厅“支持小微企业标兵奖”。
深度融入河南科创高地建设,郑州银行深耕科创金融领域,聚焦科创企业发展的前沿和重点,率先破题、精准发力。以此为锲,探索挖掘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先手与契机。
深耕县域场景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试验田”“增长极”“孵化器”,开展县域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通过优化乡村金融服务渠道、提升乡村金融服务体验、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宣传、实施县域引领发展战略,打造和完善“乡村管家”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郑州银行聚焦客户需求,明确业务方向,强化支持力度,给予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定价优惠,实现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人民币482.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3.73亿元,增速15.22%,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8.04个百分点,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加强渠道覆盖,提升惠农便农场景可及性。在线上渠道通过推广手机银行乡村振兴版,提供线上智能化服务。在线下开展“惠农站点+”场景建设,累计建成400家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23家普惠金融服务港湾。目前惠农服务覆盖2363个村镇,将金融服务从“网点窗口”拉近到“楼间村口”。
围绕村民衣食住行搭建了“金融+非金融”各种生活场景,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圈”,破解乡村金融的痛点难点,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截至报告期末,郑州银行持续开展义诊下乡、送戏下乡、惠农商户满减、社保缴费优惠等各类惠农便农活动共计524余场次,发展收单商户5179户,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卡25.85万张,较上年末增加8.66万张。
发展县域金融是打通经济毛细血管、激活乡村振兴动能重要手段,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郑州银行结合各县域发展战略,依据产业特色、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为乡村振兴的长久发展注入持久金融动力。
落实民生保障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零售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银行进行生态场景建设,构建业务价值增长曲线,也是服务民生、保障民生,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关键渠道。郑州银行从客户角度出发,丰富产品矩阵、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水平,践行零售金融为民初心,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做好“市民管家”。该行落实提振消费、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开展消费信贷产品利率优惠活动,通过让利于民,支持居民消费需求。聚焦高频消费需求,下沉社区场景,持续打造“郑好每一周”“欢乐五六日”“郑银十二时辰”三大信用卡消费品牌,提升客户信用卡用卡体验;优化信用卡小额分期产品,促进消费体验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郑州银行零售信贷核心产品郑e贷(消费)全年新增人民币39.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8%;累计发行商鼎信用卡82.58万张,较上年末增加10.11万张;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55亿元。
做好“融资管家”。郑州银行做深做透特色客群,丰富完善产品储备。推出“郑e贷(经营)”和“郑e贷(消费)”产品,为小微客户和消费群体提供融资服务;结合地域特色产业,相继落地辣椒贷、大蒜贷等专项特色信贷产品;助力创新创业,面向郑州市各类创业个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创业组织开展“创业担保贷”业务。
2024年底,“创业担保贷”贷款余额人民币3.4亿元,支持各类创业主体6227户,已建成23家普惠金融服务港湾。
做好“财富管家”。提升产品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不断补充中短期理财产品,与头部代销机构加强合作,着力升级打造“郑好财富”服务品牌,围绕四大权益板块,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同时,着力打造“1+N”客户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内部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努力做好河南百姓信任的“财富管家”。
截至报告期末,郑州银行财富类金融资产规模人民币522.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5%;AUM月日均人民币5万以上客户达64.5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37%。
稳健的经营策略与创新的业务模式,使郑州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郑州银行仍将秉持“努力成为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特色鲜明的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转型重塑,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开启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新篇章。
此文内容为企业供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