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收官,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榜单出炉。截至3月31日,全市场805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超七成收益率收正,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以60.26%的收益率居首,含该基金在内,6只产品一季度收益率超50%。聚焦绩优产品最新披露的年报,多只产品重仓股中踩中人形机器人热点。有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之年,不过,投资者也应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再作出投资决策,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分散投资。
超七成主动权益类基金收正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市场805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超七成产品实现正收益。在二级分类下,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64%、4.57%、2.52%。
具体到产品来看,今年一季度,共计6只基金收益率超50%,38只基金收益率超30%。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C以60.26%、60.03%的收益率位居第一、第二名。紧随其后,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式A/ C、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A/C收益率均涨超50%,相关数据依次为53.65%、53.43%、52.32%、52.16%,排在第三至第六名。
此外,位列榜单前十名的还有前海开源嘉鑫混合A/C、中航趋势领航混合发起式A/C,一季度收益率分别为48.84%、48.78%、45.64%、45.43%。
在多只产品收获亮眼业绩的同时,也有1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跌超20%,其中,财通成长优选混合C跌幅达24.58%,暂时垫底。至此,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首尾已相差84.84个百分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一季度超七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了正收益,整体表现较佳,特别是布局了人形机器人、AI的基金表现较为亮眼,占据前十名中的绝大部分席位,这也说明绩优基金布局相关行业的特征较为明显。
绩优产品多踩中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正如上述观点所言,聚焦一季度绩优产品,多只基金提前踩上了人形机器人热点。一季度夺冠的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在2024年四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北特科技(603009)、禾川科技、五洲新春(603667)、步科股份、双林股份(300100)、肇民科技(301000)等。其中,北特科技、双林股份、肇民科技等多只个股均属于人形机器人概念。
以后复权统计,截至4月2日,上述提及的相关个股自2025年年初以来涨幅明显。其中,双林股份涨幅高达138.06%,同期,肇民科技、兆威机电(003021)、步科股份、五洲新春等也均收获超50%的涨幅。
若从相关产品2024年年报披露的隐形重仓股看,下半年,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第11至20名持仓中加入了震裕科技(300953)、金沃股份(300984)、汉威科技(300007)和华依科技,所属行业分别为电池、机械设备等。值得注意的是,隐形重仓股中的多数也均含有人形机器人概念。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经理闫思倩在年报中表示,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涉及成长方向较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新的技术和业务升级包括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能源相关等。预计2025年碳中和仍是全球发展趋势,能效提升、智能升级、制造业升级、低碳环保等,是基金关注的重点。整体大盘机会较好,宏观经济基本面需要更多的经济政策支持,科技成长仍是长期景气赛道,2025年将继续寻找新能源、电动车、碳中和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此外,一季度收益率超50%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式A/C、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A/C的前十大重仓股及最新披露的隐形重仓股中也均关注了人形机器人。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式“舵手”张璐表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不过,张璐也提示称,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高成长性板块,难免会伴随较大的市场波动。面对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具有长期向好逻辑的赛道,单纯地追高或在市场波动时恐慌离场都不是最优策略。投资者在初次接触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作出投资决策,同时,适当分散投资。
而从上述提及的一季度收益率暂居末位的财通成长优选混合基金持仓情况看,2024年年报中,其前十大重仓股及隐形重仓股出现较大“换血”。基金经理金梓才表示,2024年全年重仓海外算力板块,前半段较为看好出海板块的投资机会,四季度增配了不少消费品种。
在杨德龙看来,人形机器人是“AI+消费”最好的落地场景,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建议投资者可以在调整期积极布局相关股票或者主题投资基金,抓住产业中长期发展机会。预计2025年将会迎来结构性牛市的行情,科技股上涨之后也会带来较强的赚钱效应。
相关链接
一季度公募分红超670亿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市场回暖,公募分红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分红总额超670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有7只基金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有1只。具体来看,一季度分红金额最高的前三名均为指数基金,最高达26.83亿元。若从细分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扛起分红的大旗,一季度分红金额超500亿元,占比近八成。展望后续公募分红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分红金额或会稳健提升。
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手笔分红。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分红总额达675.8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57.51亿元增长47.73%。
具体来看,一季度已有7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分红金额超10亿元。其中,华夏沪深300ETF的分红金额高达26.83亿元,位居分红榜首位。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则分别以24.61亿元、15.92亿元的分红金额紧随其后。
此外,还有中银丰和定开债、华泰柏瑞红利ETF、华夏鼎丰债券、中银睿享定开债在一季度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分别为15.02亿元、10.28亿元、10.16亿元、10.01亿元。而2024年同期,仅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表示,基金大手笔分红,一方面可能是基金管理人希望通过分红留住投资者,让投资者分享到基金分红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分红控制管理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也不会影响原有的资产组合结构。
当前,公募一季度规模尚未披露,若结合2024年末的规模来看,数据显示,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0ETF的规模分别为1640.08亿元、1563.89亿元、1017.5亿元。同期,规模超千亿元的指数基金共有6只,其中华夏沪深300ETF排名第三,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0ETF分别排名第四、第六。
若从细分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是分红“主力军”。数据显示,一季度债券型基金累计分红金额达530.8亿元,占全部基金分红金额的比例达78.54%。2024年同期,债基的分红金额也达403.34亿元,占比达75.99%。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提到,公募大手笔分红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高收益,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分红给持有人,能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同时,部分基金分红也是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必须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