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去年盈利显韧性 信用投放呈积极态势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16家上市银行去年盈利显韧性 信用投放呈积极态势

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2025-02-21 13:45:00
字号:

A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截至2月18日,已有16家上市银行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显示,上市银行整体经营稳健,盈利韧性显现,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小幅回落而安全垫仍夯实。此外,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银行普遍运用“早投放、早受益”策略,信贷开门红情况良好,对公贷款回暖。

盈利韧性显现 安全垫仍然夯实

截至2月18日,已有16家上市银行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包含4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及1家农商行。

从盈利情况来看,16家上市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普遍增长。营收方面,南京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1.32%,是截至目前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上市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郑州银行营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归母净利润方面,浦发银行、青岛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实现双位数增长,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31%;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2%,是截至目前唯一出现净利润下降的上市银行。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表示,从已披露业绩的16家上市银行来看,板块整体经营稳健,盈利韧性显现,个股略有分化。16家上市银行2024年加权平均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5.5%,较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改善1.2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

肖斐斐进一步表示,在基本面与区域经济的分化下,个体间仍有分化。在16家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超20%,杭州银行、齐鲁银行分别为18.07%、17.78%,江苏银行、苏农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增速均超10%。

“由于区域差异、管理差异和资源禀赋差异,预计分化仍将在2025年延续。”肖斐斐认为。

从资产质量来看,已披露的大部分上市银行不良率较2024年初有所改善,同时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拨备覆盖率保持在理想区间。截至2月18日,15家上市银行披露其2024年资产质量情况,平均不良率为0.96%,较2024年初改善3bps,信贷质量稳中有进;平均拨备覆盖率为354.7%,较年初下行16.1%,拨备小幅回落但风险安全垫仍维持相对夯实。

具体来看,有9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其中,成都银行、厦门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分别为0.66%、0.74%、0.76%和0.76%。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相对明显。其中,浦发银行下降了0.12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均下降了0.07个百分点。

此外,虽然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5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400%,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农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14.45%、483.46%、479.28%、425.09%和411.98%,其余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大多也处于较高水平。

资产规模提升 对公贷款回暖

资产规模方面,虽然16家上市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平均同比增速较2023年略有放缓,但总体增速保持稳健。其中,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速普遍较高。

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2024年资产总额平均同比增幅为10.63%,低于2023年平均同比增幅的11.66%。在股份行中,截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资产规模达12.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9%;兴业银行资产规模达10.51万亿元,同比增长3.47%。

在城商行中,江苏银行资产规模为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6.12%,增速排名第一;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5%。此外,苏州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南京银行和长沙银行7家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均达到双位数。

“从贷款增速来看,非信贷资产推动总资产增速环比提升,贷款增速环比有所下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如此,优质地区城商行贷款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具体来看,有8家银行2024年贷款增速在10%以上,包括宁波银行(17.83%)、江苏银行(16.28%)、杭州银行(16.16%)、南京银行(14.31%)、苏州银行(13.62%)、青岛银行(13.53%)、齐鲁银行(12.31%)、长沙银行(11.61%)。

从1月份金融数据来看,银行信用投放呈现积极态势,信贷实现“开门红”,对公贷款回暖。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5年1月社融金融数据显示,1月社融新增7.06万亿元,同比多增0.58万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同比多增0.2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7.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今年1月贷款在去年高基数下仍然实现了同比多增,反映银行年初集中投放储备项目、早投放早收益的诉求较强。”东兴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林瑾璐表示。

林瑾璐分析,随着地产销售回暖及提前还款减少,个人住房贷款延续改善趋势,实现同比多增;非房个人贷款需求仍待修复。企业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或主要是各地重点项目早开工抢开工,带动基建相关配套贷款快速投放。

数据显示,2025年1月企业新增贷款占整体新增比例为93%,同比大幅多增。1月企业贷款新增4.78万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中长贷、短贷分别新增3.46万亿元、1.74万亿元,同比多增1500亿元、280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1月票据转贴现利率走高亦印证企业信贷增长较好,银行缩减票据融资、加强实体投放的诉求较强。

湘财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怡萍认为,随着“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企业融资需求总量明显改善,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在连续多月调整后重新出现改善迹象,反映组合政策实施力度超预期,且在降息预期下,银行仍然争取贷款“早投放、早受益”。

(编辑:李京硕)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资本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