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以单边计算,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5.53亿手,成交额为48.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09%和11.01%。
多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1月份全市场成交量稳中有进,成交额出现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商品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成交增长较快。短期来看,包括原油和黄金等龙头大宗商品仍具备明显投资机会。
按期货交易所成交情况来看,1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为1.52亿手,成交额为13.7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50%和28.06%,同比分别增长12.48%和31.4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为2288.8万手,成交额为18.5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14%和37.97%,同比分别增长1.44%和23.90%。广州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为1529.77万手,成交额为7792.7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7%和1.59%,同比分别增长118.54%和54.97%。
此外,1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为1.87亿手,成交额为6.7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91%和13.82%,同比分别下降1.14%和增长5.14%。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为1.63亿手,成交额为6.4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9.52%和13.25%,同比分别下降11.03%和19.62%。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为1191.78万手,成交额为2.6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16%和5.32%,同比分别下降18.00%和28.53%。
按品种成交来看,商品期货成交额靠前的品种分别为黄金、白银、烧碱等;成交量居前的是豆粕、螺纹钢、烧碱、菜籽粕等;金融期货成交额排名靠前的品种分别为中证1000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截至1月底,我国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46个。
中衍期货有限公司投资咨询部副经理徐宪鹏告诉记者,1月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均实现增长,主要在于:一是各板块基本面波动不一致,管理风险需求提升;二是部分商品受周期性因素和避险需求影响,如黄金、原油、烧碱和棕榈油等;三是经济回暖预期升温,市场交投意愿强烈。
“1月份全市场成交额出现明显增长,主要在于市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国元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负责人吴菁琛向记者表示,例如多数期权成交额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金融期货尤其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等成交放大,反映出交投于中小盘股的投资者对冲需求提升。此外,黄金、原油等龙头品种也存在周期性投资机会。
大宗商品市场1月份走势整体偏强,黑色板块呈现回暖态势,能源化工板块冲高回落,农产品板块中的饲料养殖品种表现相对偏强。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短期龙头品种仍然存在明显投资机会。
“黄金期价在近日突破历史新高后,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吴菁琛表示,基于对市场避险需求的预期,短期仍然看好黄金投资机会。伴随着海外市场原油库存大幅增长趋势,原油供需宽松局面或将延续,价格或存在回调可能,而与原油相关性较强的聚酯品种,在基本面缺乏利好支撑下,价格或将跟随成本持续走弱。
徐宪鹏则认为股指期货短期可能存在向上机会。他表示,国内股指期货估值普遍偏低,但市场交投情绪明显回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望支持整体经济复苏,新兴行业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因此,股指期货有望出现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