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消费金融”)迎来新任董事长。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了《关于李建峰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经梳理,年内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履新。多位受访者认为,随着消费需求复苏,高管适当调整有利于应对新的行业变化。
建信消费金融
迎新任董事长
根据批复,监管部门已核准李建峰为建信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监管规定,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到任情况。
资料显示,建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23年6月份,注册资本72亿元。股东方面,建设银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建信消费金融主要经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业绩方面,根据建设银行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73.64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3亿元。
“可以看出,此次董事长更替体现了建信消费金融在经营和战略上的延续性。”在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看来,当前是消费金融行业分化加剧的关键时期,适当调整高管人员,有助于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当下形势开展战略、业务等方面的布局,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持牌消费金融行业
转型变革
经记者梳理,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核心职位“换新”,其中涉及董事长、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等职位。
例如,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毛进亮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任职资格;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关于陈伟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职资格的批复》;1月17日,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1月17日,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任职资格获得批复等;1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关于蔡学聪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的批复等。
消费金融公司高层人员职位变动,是持牌消费金融行业转型变革的缩影。刘斌认为,消费金融公司高管频繁变动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机构期望通过高管变更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股权变动带来了管理层的变动;第三,行业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形势以及新的合规要求均可能引起机构高管变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专营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向商业银行覆盖不到的长尾群体进行展业,与商业银行形成互为补充的业务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之间存在一定分化。去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消费市场需求逐步修复,《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先后落地。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结合市场环境、监管变化以及消费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经营战略实施和业务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
李一帆预计,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将遵循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导向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具体要求,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同时,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不断拓宽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景,与商超、文旅、赛事、冰雪、绿色家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各类消费场景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以优质展业支持消费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