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上午,由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主办的《金融五篇大文章蓝皮书——政策与实践全景解读》成果研讨与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据悉,这是我国第一本整体展现金融五篇大文章业务内容的专业书籍。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发布会并结合蓝皮书内容发言。
李礼辉在发言时介绍了绿色金融原则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战略立意,二是经济效益。
“按照一般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包括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提供融资和投资的支持,建设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建立金融机构ESG考核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激励和引导金融向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李礼辉指出:“我国的绿色金融的发展态势应该说是很好的,可能是全球大型经济体里头做的最好的。”
李礼辉分析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率,全方面扩大国内需求,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粘性。所以绿色金融应该以战略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主导,同时依托央行和财政的扶持政策,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李礼辉指出,首先要着眼长远,以战略利益为主导,优先支持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促进绿色低碳产业优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低碳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循环产业链等等。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等高碳行业的低碳化技术改造和制造业的节能化技术改造,这些都需要长久期、低成本的投资和融资”他表示:“我想我们应该要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金融市场功能,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绿色债券的品种,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支持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投入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此外,要遵循市场化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主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可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金融同样必须坚持审慎原则,避免无效的信贷投放,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可化解、可承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