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家电汽车消费 金融机构实招新招频出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支持家电汽车消费 金融机构实招新招频出

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 2024-11-14 10:45:00
字号:

◎记者 常佩琦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金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提速。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消费等场景,是金融支持发力的重点。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供给和服务支持,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惠及民生贡献力量。

数据折射出消费回暖趋势——11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0%,零售业三大分类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10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8.2%,较9月提升2.9个百分点;9月末,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6580亿元,同比增长5.8%……

创新金融产品 激发家电消费活力

家电行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在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推出消费贷、分期免息等多种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激发家电消费活力。

今年以来,与家电以旧换新相关的消费贷优惠力度持续加码。一方面,消费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例如,中国银行(4.850, 0.03, 0.62%)针对有家居家电手机数码置换等消费需求的客户,推出了中银焕新消费贷,最高贷款额度为30万元,借款人可在额度有效期内,根据需求随借随还,结合实际消费需求使用贷款资金。青岛农商银行推出的以旧换新消费贷额度高达10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5年。

另一方面,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方式降低利率,部分银行消费贷定价进入“2”字头区间。例如,浦发银行(9.640, 0.01, 0.10%)表示,11月1日至11月30日,针对“浦闪贷”授信审批通过且完成签约的客户(额度需为有效状态),授信额度大于或等于20万者可领取一张年化利率(单利)2.88%或3.1%利率优惠券。

分期免息是金融机构向客户让利的另一体现。今年“双11”,部分银行加大信用卡营销力度,通过分期免息的方式惠及消费者。例如,邮储银行(5.240, 0.05, 0.96%)推出“双11”分期免息购机活动,在11月30日前邮储银联信用卡持卡人可享12期、24期0分期利息。

消费金融公司也围绕家电消费场景提供金融支持。比如,海尔消费金融推出“智家分期”服务,消费者可享受“0首付,0利息,0手续费”优惠分期,支持6期或12期免息还款方式,提前购买高性能、低能耗的绿色智能家电。

在金融力量助力下,家电行业销售持续向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6839亿元,趋近同期历史高位。

降低购车成本 助力汽车消费升温

在相关部门鼓励支持下,金融机构多措并举,积极助力汽车消费增长。

一方面,金融机构推出多种方式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例如,平安银行(11.680, 0.07, 0.60%)推出汽车金融“以旧换新”政策,针对即将结清新车贷款或有置换新车意向的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在贷客户,新车客户经理会定向给客户发放一张新车贷款利息抵扣券,可抵扣客户置换车辆办理的新车贷款产生的利息。中国银行衢州市分行对采用直营模式且全国定价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单笔分期订单定价优惠。

购车分期活动也有利于减轻消费者购车压力。譬如,小米汽车金融服务为SU7全系车型提供限时金融优惠方案,购车首付15%起,最长可分为60期。多家汽车金融公司还推出“0首付”“0利息”等金融产品,如长安汽车(14.710, -0.36, -2.39%)金融公司针对购买长安Lumin的用户,提供12期零息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以消费者购车后的用车需求为切入点,搭建多元化的汽车日常消费服务场景。例如,苏州农商银行联合石油化工企业开展加油满减活动,发放补贴128万元,惠及4.3万人次,带动消费金额2000万元。

作为大宗消费,汽车消费金额相对较大,金融服务需求更多。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车的实际成本,解决了旧车处置的后顾之忧,增强了消费者更换新车的意愿。购车分期活动则允许消费者将购车款分成若干期支付,根据收入情况合理安排还款计划,缓解资金压力,使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汽车消费。

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发挥金融力量,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创新设计更加个性化的针对性金融产品,扩大消费金融服务覆盖面。

王蓬博表示,银行、消金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应与家电厂商、汽车制造商及零售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如联合开展促销活动、共同承担优惠成本等,进一步降低居民消费成本,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强化风险管理。“银行、消金公司等机构不能在风控方面产生松懈心态。应向借款人充分说明合规资金用途,并在业务发生后严格把控资金流向,在新增业务规模与业务风险管理之间取得良好平衡。”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称。

(编辑:李京硕)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