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险企开启市场化招聘“海选”总经理。
近日,浙商保险通过其股东浙江交通集团官网挂出一则招聘公告,宣布公开招聘总经理1名,工作地点为浙江杭州。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浙商保险现任总经理为蒋照辉,目前仍在职且仅履职一年半。对此,浙商保险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浙商保险是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公司基于经营发展需要,依据监管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聘任总经理,并经监管机构核准后对相关人员予以任命。
现任总经理尚在位
翻看蒋照辉履历,其出生于1973年10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分行、原银监会浙江监管局等,也曾担任浙江交通集团金控平台筹备组风控副组长、浙江浙商金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还曾担任浙商证券副董事长。2023年1月,蒋照辉获批担任浙商保险总经理。在担任总经理的同时,蒋照辉还是浙商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首席投资官。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6年浙商保险原总经理金武因“侨兴债”事件被免去职务后,该职位一度经历了长达六年的空窗期。直到蒋照辉到来,才得以补缺。并且在蒋照辉任职期间,浙商保险净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此次公布的招聘信息明确表示,面向集团外公开招聘浙商保险总经理,这也意味着,将蒋照辉及一众浙商保险管理层排除在外。个中原因,浙商保险相关负责人仅表示是基于经营发展需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这说明该公司现任总经理即将离任,为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不至于因此受到大的影响,提前开始新的总经理的招聘工作。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浙商保险此举可能是对现任总经理岗位的调整,但出于稳妥考虑,先行招聘以确保平稳过渡。
在李文中看来,浙商保险此次启动市场化招聘总经理或是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浙商保险可能正在寻求业务上的调整和转型,特别是在车险业务连年亏损的背景下,需要新的领导力来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二是招聘公告中对应聘者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表明浙商保险正在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希望新的领导者能够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三是股东可能对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来实现更好的业绩表现和市场竞争力。
公开市场化选聘总经理,浙商保险并非独一份。此前,北部湾财险总经理王建伟以及中邮保险总经理李学军均是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中小型险企希望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引入具有新思路和新策略的人才,以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保险公司由于内部机制原因一般难以通过内部培养来获得优秀的高管人员,通过公开招聘,保险公司能够吸引到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拥有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更倾向于公开选聘总经理,以促进市场化改革,响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导向。在保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保险公司需要有能力强、资源丰富的人才加入,以提升竞争力。”李文中说道。
相较于股东委派或推荐,杨帆认为,市场化招聘能够吸引更广泛的人才,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而且市场化选聘的总经理往往具有更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创新性和专业性。市场化选聘的高管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更灵活,有利于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双方的关系,给公司带来更灵活地选择和纠错的机会。
发力交通保险
再将目光聚焦到浙商保险经营层面,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总部设于杭州。在成立最初的七年里,浙商保险虽然净利润盈亏不稳定,但总体来看,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2016年末,浙商财险因参与“侨兴债”的保证保险而“踩雷”,不得不“自掏腰包”进行了高达11亿元的大额赔付,这也直接导致该公司当年亏损6.49亿元。
此后的六年间,除2020年略有盈利外,其余年份均亏损。2019年至2022年,浙商保险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0.19亿元、-1.05亿元、-2.4亿元。蒋照辉担任浙商保险总经理之后,该公司净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2023年净利润为0.13亿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0.04亿元。
虽然净利润有所改善,但作为浙商保险“吃饭”险种的车险业务仍然持续承保亏损,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车险业务承保亏损金额分别为2.82亿元、1.41亿元、1.11亿元。可以看出,承保亏损已有所收窄。
在马太效应凸显的财险市场,中小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已是常态。究其原因,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车险综合改革进一步压缩了中小险企车险业务的盈利空间。同时,车险市场竞争加剧,车险业务本身又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中小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车辆维修成本上升以及大的灾害事故频发都对公司车险业务的经营带来影响。
除了外部因素,杨帆认为中小险企也有其自身问题,一是运营成本较高,未能有效控制;二是可能存在风险管理不足,未能精准定价。
对此,杨帆表示,中小险企应该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筛选和定价能力;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再者,探索与第三方合作,降低赔付成本;最后,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李文中则表示,中小公司应改变经营策略,专注于专业化和特色化经营,发展非车险业务,降低在车险赛道上与大公司的直面竞争。并利用保险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产品定价水平与费用控制水平,使得保费与成本能够更好地匹配。
实际上,依赖于大股东浙江交通集团的优势,近几年浙商保险正在探索差异化经营路径,推出“交通保险”品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坚持全面改革转型,规划明确交通保险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中小财险公司,在交通保险、法律保险等细分领域开展错位竞争。”
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浙商保险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风险保障1.7万亿元,服务企业客户超4500家。为浙江省内80%的高速公路运营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并将财产运营风险保障拓展至杭州地铁、深圳地铁、杭海城际铁路、金台铁路、温州S1线等多个轨道交通项目。
不仅如此,浙商保险还探索运用保险机制优化农村公路养护资源配置,2023年将农村公路保障扩面到浙江省内嵊州、新昌、龙泉、缙云、庆元5个县区,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5亿元。同时,向地铁、轨道交通领域扩面发展,2023年先后为42个地铁、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广东、四川、深圳等省市。2024年上半年,参与承保杭州地铁9号线等四条地铁线路工程保险项目。
不仅仅是浙商保险,近些年不少中小险企都在探索非车险业务,期望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但在李文中看来,中小保险公司一般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而非车险业务往往对资本消耗较大,也影响了中小保险公司的转型。因此需要加强与股东的沟通,说服股东加大对公司发展的支持,特别是资本支持。此外,非车险业务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但是中小保险公司往往缺少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也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也需要通过培养、招聘、联合等多渠道加强专业人才的获取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