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持有期基金变“大坑” 值得公募行业深度自省_基金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基金 >
 

三年持有期基金变“大坑” 值得公募行业深度自省

本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28 10:03:30
字号:

最近,一批三年持有期主动权益基金首次放开赎回限制,这些基金曾在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期待中发行,但现在却因糟糕的业绩表现而备受责难。据了解,在近几个月集中到期的三年期基金中,亏损超过30%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产品成立以来亏损超过50%。当初,这些基金大多是对应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被赋予了锁定三年、避免因“短期交易”而错失收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光环。如今,这些基金以这种方式出圈(网络流行词,意为打破原有圈层,知名度变高),在令人唏嘘的同时更值得整个公募行业深度自省。

理论上来说,这类基金意在鼓励长期投资,减少频繁交易带来的波动性,从而获得更稳定的长期收益。然而,现实情况却与当初的预期背道而驰。其中既有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客观原因,也有发行时机不当、基金规模过大难以灵活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应该被重视,并在未来加以改进。

首先,近两年市场风格变化较大,从2020年底开始小盘风格持续占优,但并非所有知名基金经理都能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基金经理未能及时调整其管理的持有期基金策略,因此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风格的变化,这对基金净值产生了直接影响。

其次,部分持有期基金在发行时由明星基金经理出马,募资规模可观。但规模较大限制了基金经理的操作灵活性,提高了管理难度,进而导致基金业绩的平庸甚至亏损。

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组合的“钝化”。此前有业内人士从持仓、仓位等多个角度对全市场的持有期基金进行了评估,发现同一个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开放式和持有期产品时,绝大部分情况下策略都是相似的,缺乏明显的差异。相比牺牲了流动性的持有期产品,基民或许还不如直接购买开放式产品。

综上所述,持有期基金糟糕的业绩表现与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走势有关,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市场。基金管理人和整个公募行业都应该借此机会进行深度自省: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能否经受住诱惑?在发行新产品时能否更加审慎,避免让投资者在高位入场?在产品设计时,能否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在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时,能否建立更加合理的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公募行业都在努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而获得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年持有期基金的业绩表现和相关争议给公募行业敲响了警钟。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