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逼近30万亿,“固收+”产品多元配置抢眼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银行理财规模逼近30万亿,“固收+”产品多元配置抢眼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4-08-02 17:30:00
字号:

随着南京银行半年报的率先披露,南银理财上半年“成绩单”也同步亮相。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南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12.52%,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17.5%。同时,截至6月末,南银理财理财产品规模超43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超15%。

据梳理,平安理财、浦银理财、青银理财等已陆续披露2024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均实现增长。另据银行业理财市场上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有机构预计道,理财产品规模近期有望重回30万亿。

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理财产品相对于存款的性价比提高,稳定性和收益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导致存款搬家转向理财等产品。另外,“手工补息”存款以及其他高息存款产品的叫停也推动理财规模回升。

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半年报,理财规模近期或将重回30万亿

理财公司首份业绩“出炉”,据南京银行半年报梳理,截至2024年6月末,南银理财总资产达51.31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12.52%,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17.5%,营收、净利润双双增超10%。

同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南银理财理财产品规模超43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超15%。该公司积极推进渠道拓展,已有近百家代销机构正式开展业务,理财客户覆盖全国主要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平安理财、浦银理财、青银理财等理财公司也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理财产品规模明显回升。

据梳理,截至2024年6月末,浦银理财理财产品存续数量885只,比年初增加了256只,存续规模也较上年末增长19.56%至1.14万亿元;平安理财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也较上年末增加了216只至1252只,理财规模达1.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3%。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也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及规模双双增长。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共有23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00万只,较年初增加0.49%,同比增加7.99%;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据悉,理财规模在7月进一步回升之下,或将于近期重回30万亿台阶。据光大证券分析,6月末理财规模较月初下降0.9万亿左右,规模变动体量与过去两年大体持平,基本符合季节性特征。跨季后,资金有序回流理财叠加规模自然增长,截至7月21日,理财规模较月初增长1.5万亿左右至30万亿附近,并有望在近期保持30万亿元以上。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理财产品规模回升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零售端,理财产品收益率相较于存款存在一定比价优势;二是在对公方面,“手工补息”存款的叫停推动对公理财规模增长,据民银研究估算,“手工补息”叫停直接导致的存款向理财搬家规模在0.9万亿元附近。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理财产品相对于存款的性价比提高,稳定性和收益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导致存款搬家转向理财等产品。”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指出,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追求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艾亚文也预计道,理财产品规模十月份前有望突破30万亿大关,不过季末或年底前,受到理财产品回表影响增速可能放缓。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则指出,4月份以来,为了防空转,央行集中规范银行手工补息行为,很多隐形的高息存款产品被叫停,在存款降息背景下,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这部分资金批量流入货币基金、短债和银行理财等领域,是理财规模回升的重要原因。此外,今年以来,受资产荒影响,市场短端利率持续下行,债券市场走出牛市行情,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较好,也是受到资金青睐的重要原因。

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再提升,部分中小银行退出

在目前超28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市场中,理财公司已发展成为占据八成份额以上的主力军,且占比仍在持续提升。

银行理财市场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2.16万只,存续规模24.3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27%,同比增加17.7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5.29%。此前2023年6月末、2023年末占比分别为81.55%、83.85%。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机构正在陆续退出理财发行市场。与2023年末相比,新发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由228家减少至178家,减少了50家;有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由258家减少至239家,减少的19家均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由127家降至108家,存续产品只数由7791只减少至6343只,存续规模由9865亿元减少至9792亿元。国有行、股份行有存续产品的机构数量没有变化,但存续理财规模也在同比收窄,分别同比减少33.36%、38.87%至5081亿元、4000亿元。

薛洪言解释称,银行理财产品新老划断,存量产品到期清零,新发产品需要具备相关资质。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并无理财产品资质,随着存量产品到期,有存续产品的机构数量也会继续下降。

艾亚文表示,受众群体的投资偏好发生变化、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都可能导致理财产品暂时减少。另外在监管及政策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重组缩编、窗口指导控制理财规模等导致中小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可能减少理财产品发行。

据了解,此前曾有消息称,监管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作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

“中小银行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路径将受到监管政策、市场环境及自身定位的多重影响,中小银行可以实行自营+代销的模式,转而代销其他理财公司的产品参与理财市场,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等。”艾亚文指出。

民银研究也分析道,自《理财新规》实施以来,中小银行已逐步压降理财业务规模,目前存量业务仅占约11%,较2023年末已下行1个百分点,呈现下行趋势。后续来看,城农商行多数存量业务将向国股行理财子转移,行业集中度预计上升。随着行业逐步整合,国股行覆盖客户渠道和资产配置,其财富管理业务经营优势凸显,而中小行财富管理业务或侧重代销为主,市场份额预计下滑。

固收产品占比创新高,年内“固收+”理财吸睛

银行理财市场主打“稳健”,今年上半年,80%以上投向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固收类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存续规模占比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7.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88%,较年初增加0.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上也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占比分别达到43.8%、25.3%。

相比较下,混合类、权益类产品规模都有所收窄。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8万亿元,占比为2.73%,较年初减少0.4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65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及去年同期的0.08万亿元均有所减少。

“近年来,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下行,更青睐固收类理财产品,反馈到供给侧,就是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的大幅提升。”薛洪言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收类产品中,追求更加多元化配置的“固收+黄金”“固收+可转债”等“固收+”理财产品备受关注。

据悉,7月中邮理财便先后发售“固收+可转换债券”的双低转债策略理财产品智盛鸿锦目标盈封闭式2024年第3期(安盈款)及“固收+黄金期权”策略的邮银财富·鸿锦封闭式2024年第27期(黄金自动触发策略)理财产品。

中邮理财指出,双低转债策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近期备受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双低策略同时考虑可转债股性和债性的平衡型策略,进一步放大了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作用,可以为理财产品提供相对低波稳健的收益来源。而“固收+黄金期权”产品适应当下市场环境,投资者可以稳健地参与黄金市场。收益结构简单易懂,挂钩标的黄金AU9999.SGE,作为广泛认知品种,具有商品和金融的双重属性,是稳定、有效、长久的市场品种。

另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固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为稳定,每月发行量在1400款左右。截至7月15日,“固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6.0387万亿元,今年以来存续规模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

“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上也有一定优势。“截至6月30日,‘固收+’类理财近3月年化收益率为3.59%,较一季度回落约13bp,其中6月权益市场大幅回撤对‘固收+’类产品净值形成拖累,仅6月当月年化收益率较5月降幅约78bp,但按季度看整体仍未跑输纯固收类产品。”民银研究分析道,后续来看,随着吸引增量“耐心资本”、叫停转融通等稳权益市场措施陆续落地,在资产荒背景下,“固收+”类产品依托部分权益市场份额,其收益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有望成为后续理财机构的增量发力方向。

薛洪言也表示,固收+理财以存款、债券等稳健型产品打底,部分仓位购买高波动资产博取高收益,本质上是通过多元资产配置来平衡风险与收益,通过承担更高的波动性来提高产品收益,符合居民财富配置的大趋势,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有较快的发展。

文/钱晓睿

(编辑:钱晓睿)
关键字: 理财 银行理财
分享到: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