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睿/文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之后,A股11家拟上市排队银行中10家完成平移,截至目前均已披露年报。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2022年末,10家IPO银行中有8家资产规模达到千亿以上,排名前三的均为广东区域银行,分别是广州银行7939.32亿元、东莞银行5384.19亿元、顺德农商行4432.76亿元,同时还有3家银行资产不足千亿。
在业绩表现层面,广州银行营业收入处于领先地位,达到百亿元以上,但归母净利润上,则是东莞银行以38.34亿元连升两个名次稳坐第一。另外有多家IPO银行因为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作为排队等待上市的中小银行,在业务不断扩张下普遍面临着资本补充需求。截至2022年末,10家银行中6家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齐降,8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滑。专业人士指出,拟上市银行应该抓住全面注册制的宝贵机遇,通过争取早日上市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现代银行治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实现银行跨越式升级发展。
换道注册制后首份年报披露 广东3家银行资产规模领先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之后,按照新老划断安排,证监会终止主板在审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的审核,相关在审企业的审核资料将被平移至沪深交易所。
据上交所、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今年3月初,共有10家银行沪深主板发行上市的审核资料完成平移并获受理,广州银行、马鞍山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排队深交所主板,湖州银行、亳州农商行、湖北银行、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排队上交所主板。
在注册制落地之前,A股共有11家银行在排队等待上市,除了湖北银行去年11月新获证监会受理申请外,其余10家银行审核状态均已更新至“预披露更新”。据wind数据显示,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此前获证监会受理时间均停留在2018年,排队时间均超过四年。
“换道注册制,当前中小银行IPO进程预期可能加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长汉指出,一是注册制比核准制的审核时间周期要短、审核注册效率大幅提高;二是注册制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机制,减少了行政性因素的影响;三是科创板和创业板之外,沪深主板和北京交易所全面实行注册制,IPO候场银行可以选择更多的上市场所。
此次唯一缺席平移的IPO银行是重庆三峡银行,公开资料显示,未平移的企业需要重新申报材料,按照注册制的全流程进行审核。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上市进程“暂缓”的重庆三峡银行近期获4家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战略入股。重庆三峡银行表示,投资完成后,该行股东实力进一步增强,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利于在服务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服务平安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换道注册制之后,10家IPO银行陆续完成披露2022年年报数据。据财经网金融梳理,目前有4家排队银行正瞄向广东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分别是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前三家总资产也在一众IPO银行中占据前三的领先地位。
截至2022年末,广州银行资产规模遥遥领跑,已达7939.32亿元,东莞银行、顺德农商行、湖北银行总资产紧随其后,均突破4000亿元,分别为5384.19亿元、4432.76亿元、4035.45亿元。同时,还有3家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分别是安徽马鞍山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总资产为851.68亿元、827.16亿元、610.4亿元。
与2021年末相比,7家银行总资产增速均超过10%,其中湖州银行增幅最明显,总资产达1173.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9.6亿元,增长15.74%。昆山农商行次之,总资产1551.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02%。
东莞银行归母净利润登顶 部分银行增收不增利
2022年,IPO银行的业绩排名出现变阵,资产第一的广州银行仍以171.53亿元的营收大幅领先,但归母净利润方面,东莞银行以38.3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营业收入增至102.79亿元,成为除广州银行外第二家营收突破百亿的IPO银行,顺德农商行也实现34.5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二。
其余IPO银行中,湖北银行、南海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剩下的银行营收分布在10亿-30亿元、归母净利分布在3亿-10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IPO银行在2022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广东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去年营收分别增长16.85%、8.23%至69.82亿元、90.9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均有所下滑,降幅达10.38%、2.91%。资产排名最后的亳州药都农商行更是营收净利润双双收窄,营收同比下滑10.53%至20.3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6.76%至3.49亿元。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解释称,中小银行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因为银行业务信用风险增加,对应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从而导致利润下滑;同时业务同质化竞争加剧,负债端成本高居不下,存贷款利差收敛明显,也导致了利润压缩。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顺德农商行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为21.13亿元,同比增加6.39亿元,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18.61亿元,同比增长43.04%。南海农商行2022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8.97亿元,同比增长106.87%。
“不良贷款增加会使本行贷款减值损失上升,从而要求本行提取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可能对本行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药都农商行在IPO申报稿中提到。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部分IPO银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上升背后,是不良贷款的增加。截至2022年末,顺德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27.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4亿元,增幅达42.89%;南海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15.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4亿元,增幅为18.07%。
此外,顺德农商行在年报中也提及,净利润下滑的另一原因则是该行参与了对省内农商行的投资工作。南海农商行也指出,2022年该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营业收入同比明显增长,但受对外帮扶高风险农商行的影响,各项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据其在IPO申报稿中披露,根据广东省农合机构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佛山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佛山市政府组织市属国企、顺德农商银行以及该行分五年帮助揭西农商银行化解风险,以实现揭西农商银行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其中该行每年出资金额约1.82亿元。
主要监管指标表现分化 6家三项资本充足率齐降
虽然同样排队上市,但在包括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在内的主要监管指标上,IPO银行表现明显分化。
在不良贷款率的控制,截至2022年末,共有4家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内,分别是湖州银行0.67%、昆山农商行0.85%、东莞银行0.93%、海安农商行0.98%。但同时药都农商行已经超过3%,据财经网金融梳理,2019年末至2021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9%、1.52%、2.17%,已连续三年抬升。
对于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药都农商行解释称,该行始终以地方经济为导向,以中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者为主要贷款客户,服务实体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主要客户中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者由于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形,导致本行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
作为等待上市的中小银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自身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补充资本渠道有限等因素影响,普遍面临着资本补充压力。IPO募集资金用途也均是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2022年末,10家IPO银行中有6家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齐齐下滑,8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马鞍山农商行、海安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4%,而最低的湖州银行仅有8.4%,距离7.5%的监管指标不足1%,且已经连续三年下滑,据财经网金融梳理,2019-2021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8%、9.15%、8.80%。
该行在IPO申报稿中指出,随着业务持续发展,预计资本缺口将对该行发展构成一定制约。此外,最近几年国内外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要求,银行资本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目前该行未登陆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有硬性指标要求,提升该指标有助于银行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也可以提升抗风险能力,反映经营能力,提升银行估值水平。”廖鹤凯指出,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较窄,仅限于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来进行,对于当下拟上市的中小银行而言,IPO就是最佳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渠道。而在银行业近年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纾困实体企业,加之不良率走高,导致核心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
杨长汉表示,拟上市银行应该抓住全面注册制的宝贵机遇,通过争取早日上市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现代银行治理水平 、强化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实现银行跨越式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