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金融讯 加强负债端管控,银行发债持续。
5月9日,渤海银行披露2023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本期债券通过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期限为3年。
该债券起息日2023年5月16日,兑付日为2026年5月16日;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天津银行、江苏银行、安信证券、国泰君安。根据联合资信的评级结果,本期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发行人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
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补充中长期稳定资金,提高核心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用于风险较低、期限对应的优质资产项目;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及区域企业发展。
除渤海银行,5月还有两家银行拟发行债券。财经网金融根据企业预警通APP数据梳理发现,本月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均有债券等待发行,计划额度分别为15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银行债券发行总体规模相较同期明显走低,在3月冲高后,4月再度出现回落。
财经网金融根据企业预警通APP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4月,商业银行债实际发行额分别为70亿元、321亿元、3490亿元、2361亿元。截至5月9日,商业银行债实际发行及计划发行总规模为659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8508.5亿下降23%。其中,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为发行主力,合计发债5100亿,占比近八成,集中于3月份发行。
东方金诚在研报中指出,3月金融债发行放量增长,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创2022年以来最高值,主要系受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补充节奏加快,二级资本债、绿色金融债密集发行影响。
研报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随着宽信用政策推进,人民币贷款新增投放规模持续走高,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巴塞尔协议III的施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政策层面对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支持力度增强,使大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增长。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国内经济复苏仍需要政策支持,今年稳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略松格局,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时,国内经济复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等,部分外源性融资需求仍较为旺盛等。预计今年债券发行保持合理增长,并且今年发行主体和资本融资工具更加多元化。
在发行的债券类型上,银行有了不同的偏好。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至今,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最大,年内银行共发行了24只共计2657亿元的二级资本债。而后是绿色金融债和小微债,二者发行规模分别为1458亿、1110亿。而此前备受欢迎的商业银行永续债在年内规模明显缩水,仅有5家城商行合计发行了105亿。
兴业研究认为,国有、股份制大行作为资本工具发行的主力机构,在一级资本相对充裕的条件下,出于成本节约的考量,将发行重心转向成本更低的二级资本债倾斜。这是导致二级资本债多发,永续债少发的主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为增加二级资本公开发行的债券。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既可以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还将直接作用于下一步的业务和资产规模的扩张。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一方面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满足了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拓宽了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对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效益、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银行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提升内部转移定价水平,引导业务向低资本消耗、高资本回报的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8日,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拟于2024年1月1日起实行。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与现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2年银监会发布)相比,征求意见稿将商业银行次级债权的风险权重由原来的100%调至150%,计入权益的永续债风险权重无变化。对于银行而言,银行二永债占用资本增加,或减持部分二永债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