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金融频道首页 > 银行 >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3-03-18 19:57:38
字号:

3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在京召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曹宇在会上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曹宇在会上介绍称,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2018年以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条开放措施,其中,涉及银行业保险业的有34条,这34条开放措施的相关法规修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开放政策在多个方面已落地见效。

具体而言,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取消了银行和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随着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开,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在中国发布的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已经清零。

二是大幅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取消了总资产、经营年限等多项数量型准入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审慎性条件综合评估申请人资质,吸引具备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机构进入,丰富金融市场主体、优化金融供给。

三是丰富了外资机构类型。鼓励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理财、养老等领域的市场建设。在财富管理领域,批准设立了5家外方控股理财公司;批准一家外国金融集团入股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公司。

四是基本实现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范围一致。拓宽了外资银行、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外资银行的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托管、中小企业融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等业务与中资银行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精细化服务水平。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填补了国内保险业的一些空白。

曹宇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针对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特点,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其发挥与母公司的联动优势,更好服务本地客户。

“随着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和资产稳步增长”曹宇就此在会上披露了一系列数字:“十年来,在华外资银行资产增长了58%,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552%。截至2022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5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911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7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8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9家代表处,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达2.26万亿元。”

对于中国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大开放方面,曹宇介绍称,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制度型开放水平。

曹宇表示,中国与14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去年正式生效,该协定代表了目前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承诺的最高水平,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还将主动对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规则,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二是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近年来,银保监会主动对接国际监管规则新标准,开展银行业保险业资本监管改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已经发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未来,还将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曹宇称。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银保监会将在内外资一致的基础上,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诉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激活在华外资机构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共同发展。

(编辑:王欣宇)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